(圖二,由左至右,與談人魏玓、陳柏全、劉翊琪、丁曉菁,主持人簡妙如)
媒體改造學社舉辦的「2015媒體公民會議」,5月22日於台大新聞研究所舉行,論壇主題「打斷手腳又再勇-影視產業怎麼救?」,由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簡妙如主持,會中邀請到酷瞧新媒體行銷企劃總監劉翊琪、娛樂重擊主編陳柏全、公視《誰來晚餐》節目監製丁曉菁、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魏玓,一同和大家分享影視產業中,新舊媒體的未來與角色。
劉翊琪:酷瞧影音平台創造更開放的創作空間
今年三月在遊戲橘子和野火娛樂的合作下成立新媒體酷瞧影音平台,也是目前臺灣唯一的網路影音平台。他們發現從18到35歲的閱聽眾是電視媒體中出走最嚴重的族群,現在網路已經取代電視成為滿足他們娛樂的平台,劉翊琪表示,目前我國閱聽人使用的影音平台,主要是挑選外商公司所經營的平台。即使上傳國產自製影片,卻不代表擁有其IP和智慧財產權,所以為了進軍國際、中國,必須有足夠的下游平台作為後盾,酷瞧在有強大技術、資金的優勢下,期望以自製影音和創建平台為中心,能提供國人更開放的創作空間。
陳柏全:媒體依舊是「內容為王」時代
同為網路新媒體的娛樂重擊,以影視音產業結合網路媒體成為臺灣近期最受矚目的娛樂平台。陳柏全分享娛樂重擊的成功,是因為能夠找到知名專欄作家來打響知名度,他們同時也發現網路上有許多寫手的好文章被埋沒,主因是缺乏行銷、知名度不高。因此娛樂重擊以提供平台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不同面向的好文章。
娛樂重擊主編陳柏全認為,現在的媒體依舊是「內容為王」時代,即便娛樂重擊將重心放在臺灣戲劇上,但是相對於美劇、日劇來說依舊少了吸引力和優勢。
陳柏全說自己長期關注戲劇節目,歸納出各國戲劇在臺灣發展的走向,他發現韓劇早已深根臺灣,而且韓迷會自動自發撰寫攻略、推薦文,日劇因為內需市場廣大,所以近年來勢頭較弱也較封閉,但是大陸劇的興起也看出臺灣優秀人才的短缺與流失。臺灣目前處於「必須要做好一個平台的階段」,陳柏全認為只要平台夠大,就能自然而然地吸引外資投入,如果臺灣再不加緊腳步的話,很快就會被大陸和外商吃掉。
丁曉菁:公視努力尋找叫好叫座的生存之道
新媒體的興起不只改變媒體生態,同時也讓原本的傳統媒體面臨轉型,臺灣的公共電視雖然沒有第四台的收視率包袱和壓力,但是在資金相對稀少的情況下也在努力尋找叫好叫座的生存之道。
公視製作人丁曉菁表示,她將公共電視的自製節目視為大型節目的創新實驗室,因為當媒體開始走向瓶頸時,研發和投資是我們能夠扮演好的角色。近幾年,公視嘗試推出不同類型的節目,今年以做到第七季的《誰來晚餐》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它也反映出目前電視產業的匱乏。公共電視長期給人營養卻不好看的形象,但是《誰來晚餐》看準觀眾看膩大明星的包裝,成功地透過這個節目製作,讓更多人看見主流節目看不到的多元,以及來自不同家庭的生活形態和價值觀。
丁曉菁認為,透過平視的角度才能做出打動人的節目,而這樣作品也剛好呼應臺灣自由發展的階段,也是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切入角度。她也提出日本往內的供需市場、韓國裡外兼具的行銷手法,她認為這些做法都是值得臺灣借鏡的經營方向。但是如果臺灣無法先說好故事、滿足國人口味,而是一昧地尋找中國市場,其實並非長久的權宜之計,也是人才流失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