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13萬5千名讀者將會收到來自華爾街日報編輯Gerry Baker所蒐集的當天最佳新聞(The 10 point),華爾街日報以郵件企圖達到銷售,約莫同時,60萬名讀者收到來自The Daily Beast’s Cheat Sheet媒體平台上的內容,約有11萬名民眾接收Quartz’s The Brief的內容,另外8萬3千名民眾從千禧中心收到Mic Check的新聞快遞。

 

  新聞快訊與簡要訊息報告在網路世界中不停充斥,成長持續著,它們佔據我們郵件空間或者在智慧型手機一閃而過。甚至當螢幕鎖住時,訊息通知將會出現在空白的鎖著螢幕上,衝擊並削弱我們意識。

 

  免費的新聞快訊刺激大量的網路流量回到新聞網站上,並且建立新聞閱聽人的忠誠度。在新聞訊息雜亂的年代,新聞忠誠度的習慣是很難被保存下來的。

 

  出版商透露,這樣的訊息管道乘載著許多重要的讀者回到新聞網站,為新贊助商找到曝光度,是一個最簡單又便宜的方式,找回有價值性的瀏覽量。Mic網站新總裁Jared提出了一個幾乎是普世的道理:當訪客從新聞快訊花費時間瀏覽並且造訪每一層的頁面,他們幾乎都是從Google或Facebook過來的。

 

  這是一個創新舉動,對吧?這些新聞快訊多從你可能已經聽過的媒介方式來模仿:每日報紙、最新播報的新聞電台以及晚間電視新聞。來自Quartz資深編輯Giden說:我們正在重新發現這些日常節奏對人們是有意義的。當這三樣媒介方式對於人們在網路上的影響甚多,他們如同在可預測的長度、特定的時間會來到我們的網站。

 

  2015年來到,編輯們又重新發現這些有趣的觀察,關於編輯的價值、讀者的可預測性及習性。在數位時局中,無論出版商、新聞從業人員及讀者,都能夠見證到出版業正經歷一場如同革命的新產製過程。但是在多數時候,新如同舊。縱使新的媒體訊息產製的增加,是那些被認為有新意的,即時性、多媒體的方式,或者能夠滿足行動載具的其他方式。然而傳播的本質是舊的,出版業必須聰明的混合與配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食譜,而且也沒有食譜的書可參考。

 

  讓我們省思在媒體中的舊與新。新的新聞快訊帶來一小部分重新連結的規律性,對於所有新科技供給這樣循環的可能性:

 

在原生廣告中建立邊界(Building boundaries in native advertising)

  國際期刊出版集團康泰納仕(The Conde Nast)大張旗鼓宣稱,將會拿下編輯/廣告網路版面,是一個新奇的想法讓許多人痲痹。行銷人員毫無疑問是比較喜歡能夠接觸到編輯的,他們長期想要深掘且透過所有途徑他們能觸及的。在舊的世界中,新聞報紙及雜誌成立“廣告專區”是不榮譽的,而且盡量字體能小就小。在數位原生廣告中,雜亂程度的可能性增加,因為新聞公司考量到收入不穩,而以原生廣告的方式增加收入是非常誘人的。

 

  沒有什麼是真正的改變的。聰明的公司提供編輯途徑,協商業化的說故事方式,並且提供一個公定的價格給想要打造品牌的行銷者,確保一群人是可以直接為讀者撰寫與編輯內容,而不是放置在廣告區塊上。甚至網路新媒體BuzzFeed的新秀Jonah Peretti,拾取舊的方式十分完好。BuzzFeed的政策:完整的切割。我們擁有創意服務及品牌影片的專業團隊,對於品牌顧客的內容及BuzzFeed的編輯團隊。這兩樣是不會有重複地帶且完全分開的。

 

電子商務(E-commerce)

  當出版商能夠提供讀者直接性的銷售,那麼該如何混合著編輯性質的內容呢?當出版商尋求第三流量的管道去做廣告的支撐,他們將會透過數位電子商務來進行。再次的,這是新意與亮點。根據這個媒體集團Thrillists網站提供的商業行為,這樣的新媒體將會威脅購物的安全性嗎?不會的,這個數位的新東西是來自1986年創立的QVC有線電視廣告台版本而更新成的。

 

規範(Regulation)

  FCC曾提倡大眾媒體內容的多元性,然而這樣聯邦法案卻隱含著隱憂,就此讓某些媒體掌握言論市場。當Warner集團併購有線電視,形成媒體壟斷,而Google及Facebook重新在數位廣告中發展為雙頭壟斷。規範者和政治人物害怕去接觸法規。為什麼?聰明、遊說的建立是其中一項原因,但第二層思考是,新的數位世界是完全不同於舊時代的媒體狀況。

  當75%的美國人家庭可擁有至少兩種線路頻寬的選項(4Mbps/1Mbps),只有25%的美國人家庭擁有兩種資訊提供者的流量(25Mbps/3Mbps)。所以相較於在舊的世界中,這在新世界會成為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想要怎樣的服務,我們必須同等值的做付出。

  即使數位經濟看起來似乎完全不同,然而舊即是新,在2015年,我們需要開始考量並瞭解數位商業行為的規範內容,及市場的支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