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又再發生震驚社會的隨機殺人案,造成四名民眾受傷;近午夜又傳出三峽也發生類似事件,一般聯想到的是去年5月間的媒體「鄭捷效應」,所引發「模仿」的後遺症,有的媒體投書更呼籲:「請媒體不要再作孽了」!

換言之,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除了社會、教育、司法環境惡化的源頭問題。同時,也暴露社會治安和大眾運輸系統的維安漏洞,更顯示部分新聞媒體未能發揮同理心和自律,專業倫理也嫌不足,致易造成社會集體心理的創傷,甚且「媒體審判」等。在在需要群策群力,標本兼治,始克有濟!

 

血案新聞處理失策

其實,對這種廣受矚目的社會血案悲劇新聞處理,目前媒體的過度描述(繪)血腥及圖片,大多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及四年前立法院通過修訂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因此,如何拿捏編寫尺度及訊息的完整、正確,確實是媒體的嚴峻考驗。

本案新聞處理出現普遍存在的缺失,不少媒體編寫受害者的被殺慘狀,讓人怵目驚心,而血跡斑斑的恐怖畫面,更是大多數媒體的報導重點,造成被害人家屬二次傷害及民眾恐慌。

其次是查證不足,或捕風捉影,淪為以訛傳訛的「傳聞」,真相未明。另有「媒體審判」,或「判死刑」與「廢死」的無謂爭辯。凡此,都無助閱聽大眾準確理解事件本質,探討其中所存在的社會問題。

類此的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報導「個人化」,亦易使媒體忽視扮演社會公器的責任,或許常年受到市場的惡性競爭,導致「專業倫理」淪陷,使羶色腥變成收視率、閱報率的依憑。無異變相幫嫌犯作宣傳,引發犯罪模仿歪風,或對可能犯案者任意「標籤化」,擴大渲染某種群體或個人特別容易犯案,尤其避免汙名化精神 疾患患者。例如網路便出現「xx粉絲團」,或類如一種「黑暗英雄崇拜」等,非僅未能安定人心,反傳播恐懼與仇恨,使負面效應擴散,產生「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十分危險,必須設法導正。

然而去年鄭捷犯案先前不管檢警幾次詢問,始終無意願請律師,但台北捷運以支付命令向他求償2,061萬餘元,新北地院裁准後,鄭捷立刻提筆寫信給父母,請求父母協助找律師處理此事。而原先一副不在乎「求死」態度,經羈押一年多來,竟聘請三位律師辯護,無異戳穿了「黑暗英雄」真面目!

又如,去年的鄭捷殺人事件,類此羶色腥的標題,就有:「血洗捷運 惡魔狂言『殺完人 很舒坦』」、「人魔瞪白眼『為什麼要道歉』」、「捷運屠夫:沒判死 就自殺」、「就算爸媽在車上 鄭捷:照殺不誤」、「4死者 皆一刀斃命 」、「奪4命 人魔竟怨全身痠痛」、「罹難者一刀斃命 精挑凶刀完好如初」等,而這次犯案的兇嫌郭彥君落網後,媒體標題亦有「坦承因失業「就是想殺人」,隨機殺人洩憤,他先對手扶梯上的四人揮刀,「下樓後還想找對象下手」,被制伏後竟冷靜說:「不後悔,反正一切都來不及了!」等,不一而足。

部分主流媒體編寫處理,喜描繪受害者慘狀,讓人怵目驚心,造成被害人家屬二次傷害及民眾恐慌。而有的查證亦不足,易淪為以訛傳訛的「傳聞」,真相未明。

另亦有「廢死」與否的無謂爭辯。例如去年犯案的兇嫌鄭捷家世背景,乃至殺人動機,就有好幾個版本,眾說紛紜。例如有家庭富裕、住豪宅、開名車說,還有說中產階層或家道小康,以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世說,甚或牽扯鄭姓前立委(已否認有親戚關係)等等,莫衷一是。有報說鄭捷從小學就想「做大事」,亦有報導說他對於討厭的人,「就有想要殺死對方的念頭」,國中、高中便開始要想殺人,曾寫「車站砍人」故事,還有擅寫各種殺人小說和殺人計劃,甚至愛沉溺格鬥電玩 捅人當Game,喜歡玩的是《英雄聯盟》與《神魔之塔》,結果台灣代理商還為此特別發出聲明稿,表示該電玩與行凶動機無關。凡此,都無助閱聽大眾準確理解事件本質,探討其中所存在的社會問題。

 

日媒曾犯的錯不該在台灣重複

以2008年6月8日日本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為例,經過媒體大肆渲染,至6月24日已經引發17個模仿犯罪者「預告」,年齡從13歲到30歲都有,其中還有6人未成年,2名女性。台灣社會氛圍似比日本躁動,像去年5月發生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不到一個月,警方就已查獲20多起犯罪者「預告」,足見防患未然的工作多麼重要。

同時,日本政府在秋葉原殺人事件之後三天,立即成立犯罪預告網站,鼓勵網友檢舉犯罪模仿,針對可能模仿者進行警戒、拘捕、起訴,迅速壓抑模仿歪風。相關電視節目也在案發之後,避開類似劇情暫時停播,甚至還有13個都府縣開始對販售匕首實施登記制,日本Yahoo!拍賣和購物也停止出售匕首,堪為借鏡。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台灣的公民社會已然崛起,復經網路的加持,儼然已形成了「第五權」,扮演監督政府及主流媒體的重要角色,每天24小時的即時新聞傳播和針砭時事,越來越受社會重視,也值得主流媒體關注和檢討及警惕!

總之,主流媒體在處理類似重大社會血腥事件,必須發揮同理心和社會責任,並應遵循視自律規範,正如傳播學者賈奎.巴娜金斯基(Jacqui Banaszynski)所說:「讀你自己的報導,就像在鏡子裡,你看不到自己,別人卻能清楚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