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資訊科技發達之賜,使網路具「無孔不入、無遠弗屆」的無比功能,成為今天維護新聞自由的最佳利器之一。像8月12日中國天津的驚天爆炸案,讓北京當局封鎖和管制新聞破功,就是明證。同時,更炸出了一大堆的問題,嚴峻考驗北京當局的智慧和危機處理的能力。姑不論是新聞自由(管制破功)、政經(權力鬥爭、經濟不穩)、環保(霾害影響全球)、乃至台灣兩岸新聞報導等面向,可資討論的話題和議題實在太多了,值得吾人省思和持續深入探討的。

 

當全球第四大貨運集散港、排行世界第十大商港的中國天津市(人口逾一千四百萬),於8月12日深夜,發生空前的嚴重化學品爆炸事故,震驚全球。而兩次爆炸威力又相當於五十三枚「戰斧」巡弋飛彈,嚴重摧毀附近五、六家物流公司,附近停車場數千輛新車付之一炬,劇毒物質彌漫天空。據目擊者與倖存者描述,大爆炸瞬間,一聲巨響後地動山搖,鐵片有如雨點般落下,宛如世界末日。

 

中國封鎖和管制新聞破功 損傷大國形象和聲譽

但天津官方似乎刻意延遲消息傳布(事後經媒體查訪,才知禍首的「瑞海國際」大有來頭,大股東的伯父為曾主政天津多年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倉庫能避開存放危險品條例規定,在跟附近住宅區只有600米的位置儲存易燃危險品,成了不定時炸彈!),直至事故發生後約五小時,才發布首條「短訊」,猶一貫蠻橫阻撓來自各方的傳統媒體採訪,像美國CNN記者瑞柏利(Will Ripley)前往當地醫院直播採訪,突然被人出手阻撓,令報導被逼中斷;台灣媒體也一樣遭到粗魯對待,搶去相機記憶卡,並被要求下跪方才能取回(事後國台辦說是「壓力太大」)。連央視、天津電視台先後還發生掐斷現場直播等情形,甚至封鎖消息,造成謠言滿天飛,傳聞不斷,連傷亡數字都遭世人質疑,嚴重損傷「強國」形象。

 

有網友歸納僅天津衛視13日早間新聞內容,像「天津早上新聞」播報大爆炸事故僅一分鐘,其中官員的畫面卻佔了40秒,另外天津二套播出「每日笑吧」、三套播電視劇「狄仁傑」、四套播烹飪節目、五套是國外搞笑影片,天津衛視本身則連播四集韓劇「糟糠之妻俱樂部」。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天津衛視直至下午2時一度出現15分鐘的相關報導,但隨即突然變成廣告,又播出演唱會和電視劇,皆成為騰笑中外的大笑話!。

 

如此嚴重的重大化學品爆炸事故,並不亞於美國的「911」,但北京當局始終不公佈爆炸物和爆炸原因,竟封鎖和管制新聞,意圖「粉飾太平」,結果卻因網路新聞傳播快速效應,造成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流竄,引發各方更大的猜疑與不安,重重打擊了公信力。若與四年前日本處理「311」核災危機新聞相比,不論官方、民間與媒體所展現的自律與沉著應變的態度相比,簡直有如天壤之別!

 

如果不是網路新媒體的冒險危難,透過各種傳播管道報導,迫使官方箝制新聞破功,恐怕到今天世人都無法知道逐漸披露的「事實和真相」;像此次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道,就比官方的動作還快,智慧型手機短影片,和App如秒拍,再加上無人機、行車記錄器的影片,大爆炸的畫面,迅速透過社群媒體擴散,並傳到各大傳統媒體,讓事實很難被掩蓋。

 

儘管中共在習近平主政後,對網路的監控變本加厲,推出「微信十條」、「帳號十條」,也擬定App的管理辦法。中國國家網信辦公室更在今年6月起實行「約談十條」等等,規定網路業者若未落實網路監管措施,嚴重者會吊銷營業許可證。然而,從柴靜《穹頂之下》揭發霧霾真相的環境議題,直到若干重大災難事件發生時,人民對政府處理不當、反應太慢的質疑,事涉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及生命安全議題,類此欲緊縮新聞和言論勢難能持久。

 

像這次大爆炸之初,最受人質疑的是,什麼物質使爆炸強度、破壞為何如此大?爆炸後空氣有無問題?消防人員傷亡為何如此慘重?…等,但鄉民迅即找到了答案,就是現場發現有七百噸氰化鈉(俗稱山埃),且氰化鈉是劇毒物質,易溶於水,易產生強烈水解反應、生成另一種劇毒物質氰化氫,曾是二戰時納粹的屠殺工具。然官方卻到15日才首次證實爆炸現場東側存有高毒性氰化物在內的多種危險化學物品,兩個監測站下午也一度測到空氣中氰化氫濃度超過標準。而美國?星terra和aqua,以及日本?星Himawari-8,連日對天津一帶上空拍攝彩色圖像,顯示爆炸後產生的黑煙團吹向渤海,正向山東半島方向擴散。有澳洲專家指因這次爆炸力量巨大,污染顆粒從風向相反方向推送。

 

換言之,中國近年來在軍事與經濟實力雖有大幅提升,在網路虛擬世界也力爭上游,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在今年4月間的報告就指出,中國在網路防火牆(Great Firewall,或稱網路長城)之外,另發展了名為「網路大砲」(Great Cannon)的網路審查武器,讓網路長城的威力擴大到能夠把中國境外使用者轉變為網路攻擊武器。但經此次天津的驚天爆炸,再一次讓世人看穿了中國的脆弱另一面。而此次空中四溢的液鹼、碘化氫、硫氰化鈉以、硫化鈉、硝酸鉀、硝酸鈉、硝酸銨、氰化鈉、甲苯等化學物質,無異對中國近年的「霾害」,更是雪上加霜,不論對環境生態或經濟發展的打擊與傷害,將是久遠難以估量的。縱使封鎖網路,但從天津大爆炸事件的新聞看來,恐仍是無濟於事的。

 

消息混沌不明 反突出中共內鬥的政治傳聞

中共黨史學者高文謙,14日在美國之音《焦點對話》節目中評論說,目前中共高層內鬥白熱化的時候,天津大爆炸,把「盛世中國」捅了一個大窟窿,是中國社會整體潰爛的一個縮影。

 

再者,禍首的「瑞海國際物流公司」被網友挖出背景雄厚,資料顯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名叫只峰,董事長李亮,李也是兩大股東之一。只峰被指疑似是2012年甫卸任天津市副市長只升華的兒子,而只峰本人也在這場爆炸事故中受傷。至於李亮來頭更大,有網友透露,他的父親李瑞海(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是被稱為「天津一哥」李瑞環的胞弟。根據天津市濱海新區去年一份環保報告顯示,瑞海公司把該處原屬於天津愛蘭德物流公司的堆放場,改造成一個存放危險化學品的倉庫,佔地達4.6公頃,而瑞海國際也順利通過環評,顯見頗有實力。

此次出事的天津化工品倉庫,能繞過環保評測在住宅區設立,又有傳聞是因其背後為中共政治局常委張高麗的親家所控制。而中紀委14日卻表示,已對江蘇省委原常委兼秘書長趙少麟立案審查(據傳趙少麟父子幾乎全盤招供,提供大量幕後金主張高麗的直接罪證)。張高麗因2006年任山東省委書記時,追隨江澤民,現已進入中紀委圍獵的範圍,或將成為下一個大老虎。

 

大爆炸新聞處理不當 引發負面經濟影響

習近平上任以來,低迷的經濟一直被認為是嚴峻的挑戰。為提振經濟發展,習近平、李克強領導班子在過去2年中提出3條國家級戰略規劃: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特別是突出「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即亞投行(AIIB)的創舉,這是中國為了支撐其「一帶(陸上絲路)、一路(印度洋)」聯結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東歐聯結的戰略,而提出的金融支撐工具之一。在去年十月二十四日提出,就獲得21個國家表態加入。到今年三月底前,已有46個國家申請,表示有意加入成為創始成員國。

 

換言之,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天津港更是北方最大的港口。作為天津自貿區的重要組成,天津港區位與物流優勢的暫時性喪失,將對天津自貿區打造外向型經濟的戰略產生不小的影響。

 

北京當局的危機處理,泰半為「亡羊補牢」之舉措,問題仍在大爆炸事故真相未明,且因不時箝制新聞自由,自使報導與傳聞混雜不清,徒然助長不實與混淆視聽,自易抵消中國政經的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