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卓越新聞獎21日公佈入選名單,本屆社會公器獎頒給公視《我們的島》。卓越新聞獎也同時公佈其他入選名單,包括平面、電視與廣播三大類,共計十四個獎項,入選71件作品。

 

  本屆卓越新聞獎共有30家媒體參賽,413件參賽作品之中,平面類作品件數為223件、電視類為162件、廣播類為28件。歷經一個多月的評審,本次計有71件優秀作品獲得入選。其中平面類獎項由聯合報系以11件入選作品拔得頭籌,商周與天下雜誌也各入選五件,另外電視獎項類頒佈五大獎項,公視與聯意製作(TVBS)各入選六件為最多,中天電視三件,天下雜誌及中視各入選兩件。

 

  今年共四個獨立媒體入選,包括「新頭殼」、「風傳媒」、「上下游新聞市集」及「焦點事件」,是歷年來最多,顯示網路媒體日漸成熟。此外,也有四位獨立記者入選平面與電視類專題新聞獎,包括朱淑娟、李惠仁、廖芸婕與林龍吟。

 

 

  兩年頒發一次的社會公器獎,今年頒給已製播十七年的《我們的島》。社會公器獎評審團召集人吳豐山表示,今年五位評審一致投給《我們的島》,因為它自開播以來,多年追蹤重大公害事件、監督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開發案、報導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開發案,也報導環境永續發展先驅議題。評審認為,《我們的島》製作嚴謹,專業能力也強,可以彰顯環境正義,持續追蹤各種政商的權力糾葛,對台灣環境議題的貢獻良多。

 

  在各項入圍作品題材上來看,今年香港佔中、高雄氣爆與高雄挾持事件等時事報導作品紛紛入選,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提到,「重要的新聞事件大家容易關注,如果他們在重要新聞事件也表現很好的話,得獎機會就比較高。這些新聞議題許多媒體都會做,好的作品在比較下更容易看出來」。除此之外,重大社會議題如環境污染與財政問題等在近兩年也都成為入選作品的報導主題,反映近年台灣社會所關心的議題走向。

 

  邱家宜也表示,評審的組成包含學者與資深媒體工作者,為了維持評審的多樣性,每年都有新的評審進入,以減少既定框架,但也會保留原先的評審,延續先前的評審經驗。已退休的資深媒體工作者加入,可以提供很好的實際職場經驗,「他們可以看出做這個議題的困難度,或有沒有倫理問題」。

 

  此屆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將於頒獎典禮現場公佈,典禮於11月18號誠品書店信義店六樓展演廳舉行。

 

本屆入圍名單連結(https://feja.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