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無薪實習」的勞動環境,在傳播產業的實習生待遇又是如何呢?
前一陣子,台北市長柯文哲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大學生公民咖啡館活動,被問及「學生暑假實習,想要領薪水。」的要求時,柯回應「你來我們這實習,我還花時間教你,我沒跟你收學費就不錯了,還給你薪資?這當然是可以討論啦。」此言一出,引發軒然大波,實習生的薪資問題受到熱烈討論。本篇報導嘗試觀察「傳播產業實習生」的勞動情形,以及他們對薪資待遇的看法。
暑假期間,正是一批批實習生到錄取公司報到、服務的階段。在社群網站上,分享實習的酸甜苦辣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增長。本篇採訪來自中正大學、世新大學、南華大學及朝陽科技大學等,在傳播產業實習的學生,他們分散於廣告、廣播電視、新聞雜誌出版等產業。本篇以這三項產業為例,每個產業各採訪三位實習生,共九位的實習經驗分享。
在廣告產業,實習生一周出勤約40-60小時。尤其廣告公司因現場拍攝及製片過程的考量,必須常常加班。因此實習生需配合公司凌晨4點集合,實地拍攝;或者接近午夜才下班,這對他們來說習以為常。問及薪資待遇,分別來自中正大學及世新大學的實習生共同回答是:「沒有!」
比較特別的是邰姓學生的回應:「沒有薪水,只有交通津貼,一個月3000元。去年學姊有說會有拍片獎金,但是不確定是否每一組都會給。」因為這是目前訪問到,雖然沒有薪資,但有交通等津貼,「待遇尚佳」的少數實習生之一。
他們對不支薪的看法如何?來自世新大學的劉同學認為:「因為實習本來就是採自願申請,所以個人覺得不給薪還可以接受,如果無法接受的話就不會自願申請了。」
而中正大學的艾同學則有不同的觀點:「跟國外(美國)比較起來不支薪蠻不合理的,而且我每天的交通費就150元。公司在101旁邊,吃午餐也很貴。」另一位中正大學的邰姓同學認為:「無奈,但是習以為常……如果說公司是有一套實習制度,有教學、有訓練,不是把實習生當成找免費勞工,不支薪我覺得很OK。」
(專門揭露各公司薪資行情的網站Glassdoor,在2014年2月28日,公布針對美國企業實習生薪資調查的數據結果。圖片來源:Glassdoor)
在廣播電視產業,實習生每周出勤約40小時,不太需要加班。在薪資待遇,沒有支薪及任何補貼。實習生對於不支薪的看法,來自中正大學的郭姓同學認為:「對我們這種不習慣台北高物價生活的人一定很嘔啊,覺得學校為什麼沒有幫我們爭取,像是企管系他們找的實習就會付薪,不過這還是要看科系啦,畢竟傳播產業很摳。」
郭姓同學來自南部,到台北實習一個月,她每天花160元在餐費上、加上房租7000元及交通費等等,一個月要自掏腰包約1萬4千多元。然而,暑假許多學生到台北實習,必須自理生活住宿費的情形大有人在。郭姓同學是因為必修課的原因,不得不實習,若非必修,她也坦然說:「很大的機會不會(實習)。」
不過,另外兩位來自中正、南華的學生則有相似的看法:「看公司,打雜就要付費。但公司是把他們當作學生來教,這樣的心態可以接受不支薪的條件。」
最後在觀察新聞、雜誌出版業,實習生一周出勤約30-40小時,若有採訪行程,則需另外加班。在薪資待遇,只有來自世新大學的潘姓同學有「稿費」津貼。提及是否接受支薪,來自朝陽科技大學的林姓同學覺得很正常,她說:「感覺傳播系比較偏向累積經驗,所以我個人對於無薪資是沒有什麼看法。」而來自世新大學林同學則說:「我覺得如果我到那裡可以多學到東西,不支薪當然就沒關係。但是我們那裡比較像是把我們原本會的東西在企業做一次,就是跟勞工一樣的意思,那就覺得是在把實習生當免費勞工吧……而且我們發現他們後來有雇一個工讀生,做的事情跟我們差不多……」
從上述實習經驗的分享,顯示實習生出勤的時數,類似於正職人員,且視情況必須加班。但是在薪資待遇上,則大多數沒有支薪與交通等津貼。尤其傳播產業集中在都會地區,特別是在台北市。因此許多學生特地從其他縣市到台北實習,他們往往必須自掏腰包負擔一切生活費用。
而對於公司不支薪的看法,除了視其為正常或不合理的現象外,公司面對實習生的態度,也是決定學生能否接受「無薪實習」的程度高低。學生相當在意自己能否從實習中獲得經驗,以及不被視為「工讀生」一般對待。然而,許多企業卻是將實習生當作「無償勞動者」,任其指揮,然後補充低層人力資源的短缺。
可參閱報導:
1.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10/645175/
2.http://technews.tw/2014/03/11/the-highest-paying-for-interns-in-america-is-nt210000-per-month/
3. http://mr6.cc/?p=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