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記者,需要知道哪些事情?
念了四年的新聞學,該具備的能力又有哪些?
如果你是新聞相關科技畢業的學生,有哪些事情是你需要知道的?
————————————————————-
在現今數位發展快速的時代,上述這些問題似乎比以前更為重要,早在大約在三十年前,美國著名的傳媒教育機構、新媒體研究重鎮波因特學院(Poynter Institute)就曾發起對話討論,指出究竟記者需要學習那些事物。
根據Tom Rosenstiel和 Bill Kovash所著的《九項新聞原則》(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一書中提到,這項進程為1977年關注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所發起,他們用兩年的時間舉辦多達21場公共論壇,吸引三千多名觀眾,並且讓300多名記者參與試驗。
波因特學院透過論壇討論,得出究竟如何成為一位有競爭力的記者,這也是今天我們這篇文章想談到的,又稱為新聞競爭力的金字塔。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金字塔分為十個部分,最底下的基石為新聞判斷(News judgement)、報導(reporting),至於在上一層則是語言(language)及分析(analysis); 中層結構為科技(Technology)、影音(Audio-visual)以及計算能力(Numeracy);再上一層是公民(civic)及文化素養(Cultural),最上一層則是新聞倫理(ethics)。
回溯這個新聞能力金字塔的歷史,是從具有公信力的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AEJMC)而來,當時任教於印第安納大學的院長Trevor Brown期待透過這個金字塔,教導新聞傳播相關科系的學生如何學習新聞教育。
但隨著這幾年新聞產製的模式不斷變革,新媒體的興起、媒體商業模式被改寫,關於記者的養成也需重新被定義,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期待重新列舉出十項新聞記者所需的技能,它們的定義為何,以及可以透過研修哪些課程增進這些知識。
不難發現,最近幾年”策展”(curation)、”視覺化圖表”(data visualization)等名詞成為新聞學中的熱門議題,當然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們還有幾項議題待解,究竟一名記者到底需要具備幾項新聞專業能力? 這些能力是有可能被綜合運用的嗎?
我想暫時還沒有個定論,只能說多功能性、整合是近幾年新聞學很重視的課題,也就是強調「通才」,記者並不用成為每個領域的專家,但是一定要能和同儕分工合作,並且學會如何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21世紀新聞能力的金字塔,到底具備那些要素以及我們要如何努力,才能攀爬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