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慕情(公視環境記者)
廖凱弘(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生)
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
環保團體抗議政府以工程治水,呼籲不該輕忽環境正義和生態永續的價值(圖片來源:張春炎)
新聞報導
為了解決長期易淹水地區的水患問題,行政院2006年通過8年1160億的「水患治理特別條例」,內容包括野溪治理、排水、疏浚等水庫集水區治理工程。但在「水患治理特別條例」施行至2013年底結束的不久前,康芮颱風於8月來襲,南部縣市嚴重淹水,再度印證治水政策失靈。不過,地方政府卻依舊持續要求加編預算,而2013年11月行政院提出的6年6百億「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也通過立法院經濟委員初審,並於2014年1月8日協商完成。學者痛批,工程治水是無效藥方,若不改變這種錯誤作法,未來只會有更多水患。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治水必須以流域為單位,並重視非工程部分的行政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使用規劃與管制」。但政府大力推行的「水患治理特別條例」治水方式相當傳統,只著墨傳統的排水防暴工程。廖本全檢視八年來的治水計畫後認為,水利署沒有掌握流域特性,也未釐清災難的結構和因果,導致治水只剩「地方政府要錢、中央審查後給錢、地方政府發包、把錢耗盡」的結果。他表示,「這是台灣極度不清明政治下的必然現象,政客深知社會盲目、炒短線的心態,樂得以工程施作讓民眾短暫心安。」
2013年7月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舉辦一場研討會,日本國土交通省河川局長竹松公太郎於會中表示:「其實提防沒有用,但我也是退休才敢這樣說。」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廖桂賢也直指,治水從來不是將問題交給堤防,「水患不只是水,還是『人』的問題,若人硬要,或不得不住在會淹水的地方,不處理人的問題並不合理。」
廖桂賢說明,治水工程就是「把一個地方要承受的水挪到另一個地方去」。但洪水逕流和總量不會因此消失,所以工程手段可以解決小範圍降雨帶來的淹水問題,不過當大區域的降雨發生,這種轉移方式就容易失效,而且「還存有環境正義問題:為什麼一個地方可以把不要的水排到另一個地方?」
「與其拿水開刀,我們需要整治的是不耐水淹的城鄉環境。」廖桂賢換句話解釋:「也就是從『不能淹水』到『不怕水淹』。」廖桂賢表示, 台灣的確需要錢來解決水患問題,但首要之務得先停止盲目的治水工程,以及放任易淹水地區進行都市開發。
其次,預算應花在對的地方,例如減少既有建成區域的不透水鋪面;重新設計現有的開放空間,包括公園和道路等,使其兼具納洪功能;甚至仿效荷蘭將位於易淹水地區的建築改造成防水建築,像是高腳屋、兩棲屋、彈性使用一樓空間等,都是既存的解決方案。廖桂賢強調:「舊藥已經無效,不能不試新藥。如果還堅持不換藥,那麼台灣將會繼續與水災共存。」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台灣降雨量為全球平均降雨量的2.6倍,但每人可分配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數的 1/7。這凸顯臺灣向來有雨水集中且大量的特質,這些雨水匯聚在河道上,暴漲的河水也往往會流經人口群聚的地理空間,造成水患問題。為了克服水患問題,過去經常以築堤解決。然而近年來永續治水概念興起,更強調應該在下游找到洪泛區,藉以調節暴雨所造成的水流。
永續治水的概念是「兼顧生態環境保育與人類經濟發展為前提,以河川流域為單元,選擇適合流域之管理目標與措施,達到水患有效減輕、土砂合理管理、生態環境保育與土地利用管理之目的,並適時調整因應未來環境的變化。」
具體作法可從流域整體性進行,也就是將流域上、中、下游視為獨立而完整的流域系統,結合全流域治理、整合空間發展計畫、集水區治理、水土保持、河川整治、海岸防護、水質維護、水利建設及棲地生態保育等。永續治水包括三項層面:
(一)水患及砂石治理,以沖淤平衡的原則管理流域的土砂,並設法維持流域內土砂之合理遞移,使沿岸漂砂平衡;
(二)生態環境與土地管理,加強流域集水區治理、管理與保育,以減少坡地破壞,涵養水資源,維護環境與生態機能;
(三)社會致意與防災教育,落實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的原則,使利害關係人得以充分表達意見,並取得共識。
從永續的角度來看,治水必須正視水患背後的問題。現今台灣河川下游沿岸土地往往有過度開發的現象,原本該扮演自然調節的區域,因為建築大量不透水的設施,當洪水來時難免轉變成為「淹水區」;而河川上游山坡濫墾濫伐,高山農業、建築將原有的植生系統破壞,導致一遭逢大雨就會容易出現土壤流失、大量泥沙淤積河道的窘況。這些現象都說明了,治水問題牽涉到社會的政經發展,當務之急是建立更全面、系統性的永續治水政策,而不僅只是將治水問題限縮在防洪、築堤、疏濬的技術性問題之上。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林傳堯(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審校: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暨研究所)
新聞來源:記者胡慕情採訪報導
關鍵字:氣候變遷、糧食危機
延伸學習: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民102),永續治水之規畫與研究,經濟部研究報告。
我們的島 第738集 永續治水,永續工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dqBmVonPi8
廖本全:看見永續治水的台灣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89
與極端氣候共處,歐洲的治水新哲學
http://eem.pcc.gov.tw/node/31062
建立完整治水體系
http://www.cfc.taipei.gov.tw/ct.asp?xItem=71692&CtNode=27885&mp=10603A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