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群媒體結合新聞發表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最近卻有越來越多媒體人開始利用攝影軟體Instagram發表作品,究竟這項轉變將對媒體界產生什麼影響? 使用Instagram發表的敘事作品又有哪些特色呢? 來看《國家地理雜誌》前記者 Neil Shea 的觀點。
─────────────
去年六月,我與攝影師Lynsey Addario正在西西里島撰寫從非洲移民到歐洲難民的報導,正當我們開車抵達時,我們聊起寫作,特別是我最近想開始嘗試的一項舉動,Lynsey作為一名獲獎無數的攝影師,他懂得如何將圖像結合適切的文字描述,我打趣地說,但現在我寧願不要發表長篇大論,我選擇撰寫較短篇的文章,並且將之發表到Instagram。
Lunsey聽了很驚訝,拿起他的手機開啟Instagram嘲諷地說,我以為這個軟體只是大家用來上傳食物或寵物的平台。的確,Instagram似乎不是大多數作家會選擇發布作品的地方,因為他更新的速度很快,還有很多人喜歡上傳生活中的瑣事:如自家寵物、自拍、鞋子包包、或文青咖啡館一隅等,這個社群網站並未提供太多空間給文字,但當我真正開始使用,並且體驗這個軟體之後才發現,似乎越來越短篇的「微寫作」將會成為趨勢。
我開始體認,Instagram所能提供的影像交流可以成為另類發表故事的地方,尤其是較短篇幅的文章,畢竟這個應用程式主要要求的還是影像品質的展現,如何結合適當的文字描述只是附加。
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Instagram所能提供的,遠超越一張自拍照的本身。它能提供有力、超乎預料,並且目前是尚未過度使用的敘事工具。
讓我們將Instagram想像成一本全球共通、成功的大眾雜誌,有超過三億用戶每月頻繁使用,並且每天有多達七百萬張照片在其中流通,每張照片背後都是一頁,一個故事,或是一個觀點,來自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發現Instagram上的活躍用戶多半年輕、高參與度、且多為低頭族,喜愛沒事就滑手機看看上面有什麼有趣的新消息,這個看似無趣的過程,背後其實說明了每個貼文背後都是一個故事,都有影響力。
直至今日,Instagram目前似乎還是攝影愛好者的地盤,這款應用程式從2010上線至今,許多攝影記者用它來展現高畫質、使用強大濾鏡的照片,或是一些漏網未發表的影像,建立個人專屬資料庫,或是正在進行的計畫,相反地,作家則是對Instagram敬而遠之,畢竟要縮減篇幅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相信大家會慢慢發現在Instagram上寫作是一件有趣的嘗試,在你沒有特別打算的時候,它會展現出它的過人之處。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