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lance journalists自由記者,泛指沒有勞資契約而以自由身同時為一家或數家媒體供稿的“特約記者”、“特約攝影記者”、“特約通訊員”、“特約撰稿人”或專欄作者。據英國專門報導媒體動態的《新聞公報》(Press Gazette)的調查統計,自由記者一般上都擔心供稿報酬不斷下跌,亦擔心工作不穩,不過,絕大多數都表示工作上的自由度令他們很開心,94%說享受目前工作。
據英國政府的勞工調查,全英有64,000人自稱記者。《新聞公報》在去年六月對業內進行一項不記名的廣泛在職調查,約700人回答問卷,《新聞公報》網站其後陸續公佈結果。在日前公佈的是,在填回問卷的211名自由記者中,有208名回答了「工作是否開心?」的問題,其中,196名(94.2%)表示享受工作。相對於新聞從業員整體性的87.6%,確是高了不少。
回答問卷雖然自稱開心,但也難掩殘酷的現實,幾乎每個人都坦承擔心工作,並說:「以自由身做特約,不穩定性從不像現時那麼大。況且,工作報酬仍是最緊要問題。」
調查發現,能賺得高報酬的自由記者比例上甚少。在回答收入問題的全部695名新聞從業員中,173人(25%)自填年收入為4至5萬鎊 (1英鎊約兌48新臺幣),而在回答的205名自由記者中,僅43人(21%)有此收入。突出之處是,在最低收入部份,填報年收入在0至1.5萬鎊的人中,有三份之二都是自由記者。
一名自報年收入1.5至2萬鎊的自由記者稱:「工作不穩定性從沒有現時那麼大。而且,價錢被壓到最低,有時還會受到約稿編輯鄙視或愛理不理。提了供稿主意,也會石沉大海,一聲“不用了,謝謝。”都無」
另一人則埋怨說對方就總要你隨傳隨到。
一名自報年收入2至2.5萬鎊的多媒體自由記者稱:「多數約稿編輯都是很講新聞倫理、合情合理,也都是優秀的合作夥伴。只是有少部份人就視自由記者為取之不盡的橋段來源,會偷了主意,由媒體內部去做。也有一些編輯,應該是媒體的出版者吧,更會迫編輯對自由記者在約稿上訂下一些不公平、剝削性或限制性條件。他們就假定我們非要接下工作不可,唯有甚麼都依他們的。可悲的是,他們這種想法也總是對的。」
一個自報年收入4至5萬替電視及報紙工作的自由記者稱:「經常要一星期工作7天,有時天天18小時,為的是,不知下次會不會再叫你做,所以,從來不敢推掉工作的。」
有幾名填回問卷的自由記者稱,稿費十多年來都無變動過。一人說,實際價錢只及二十年前的一半而已。
說完苦,也說樂的一面吧。
回答問卷的自由記者也列出各種樂的因素:更多時間跟家人在一起,工作自由度,及充滿彈性。有二人更說,很享受可以脫光身工作。
一名體育版自由記者稱:「我在家中撰稿,快快樂樂,遠離辦公室政治。」
一個自報年收入4至5萬的專欄作者稱:「在家中工作好極了,我要看著孩子長大,這最開心了。」
一名旅遊消息自由記者稱:「不用趕車上下班,可多見孩子,無辦公室政治,不用參加無聊的會議。」
雖然,一般自由記者本身的收入較專任記者少,但調查也證實了一些實際情況。有部份回答問卷的自由記者稱,新聞工作並非他們唯一或主要的收入來源。
一名撰寫美食文章的自由記者稱:「全國性大報付給的稿酬少得可憐啊!一些推銷性的行業雜誌所給的稿費就慷慨多了。我相信自由記者大多都在純新聞工作之外找出路多賺些錢,如去演講、做公關顧問等等。」
一名年收入5至6萬鎊的自由記者稱:「我大部份時間都跟一些行銷主管及廣告代理公司合作,幫他們搞內容。第一,寫這類稿件比在傳統新聞意義上的稿酬多得多了。其次,傳統新聞工作中要讓我養起五口之家的工作崗位實在少之又少呀!。」
「可惜的是,我還是很懷念傳統新聞工作。現在所做的事主要是幫他們營造幻想,在感覺上,有時也是不太好的。」
可參閱報導: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