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網路廣告的人越來越多,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影響網頁下載速度,二是製造閱讀的干擾。一般的新聞網站,下載網頁約需要 8 秒鐘,如果瀏覽器安裝封鎖廣告軟體,同樣的網頁僅需 2 秒鐘,每當下載網頁有 60% 的時間被廣告與追蹤軟體佔用,而用在讀者所需的新聞、財經、體育、娛樂內容上大約 20%,這就是有半數的新聞媒體網站讀者設法剔除廣告的原因,而 18 到 24 歲的年輕讀者,刪除廣告的比例更高。
  
(

  
  既然知道讀者的想法,那有什麼權宜之計可以讓讀者接受,結果有 40% 的新聞媒體主管認為,與網頁內容相關的原生廣告,讀者應可接受。Google 也證實了原生廣告不受封鎖,因為原生廣告與網頁內容放在同一網域,而一般廣告則放在外在的專屬網域,也就是封鎖軟體稱為的「黑名單」,建構網頁的時候,封鎖軟體看見來自黑名單的網址就擋住,原生廣告不在黑名單,就無法、至少不容易阻擋。
  
  另一方面,與網頁內容相關的原生廣告,尤其是高度資訊性、甚至知識性的內容,讀者並不感到厭煩,因為不會影響正常閱讀,又可獲取資訊。 Nieman Lab 做的調查報告也有類似結果,65% 的 Adblock Plus軟體的用戶,說願意接受沒有侵入性的原生廣告,同時如果廣告不會突然跳出、不欺騙讀者、明確標註、沒有竊取影像意圖、不打斷正常閱讀流程,讀者還是可以接受的。 
  
  在同一調查,37% 的受訪者說願意付費訂閱沒有廣告的新聞網站,有 23% 受訪人願意付費給「輕廣告」的新聞網站,輕廣告是每一網頁僅限 4 則廣告。事實上已經有網站這麼做了,藉收費把不看廣告的讀者控制在一定比例。加拿大的 Narcity Media採取另一種方式,封鎖廣告的讀者必須用臉書帳號進入網站,才能看不見廣告,這樣藉臉書了解讀者的個人資料,可以用來製造個人化的相關文稿,與對象化的原生廣告。 
  
  Narcity 的實驗第一天就有 1500 讀者加入,現在有 2 萬讀者藉臉書閱讀沒有廣告的網站。大家多認為個人化或對象化的廣告,是廣告另一種活力,讀者多半不會封鎖與自身相關的廣告。
  
  
  
  Newscycle 的調查研究有將近七成的新聞網站擔心 2016 年的廣告收入,大家也同意最好的防禦封鎖方式就是雙管齊下,一是好的廣告、二是給讀者舒適的閱讀環境。至於怎麼解決,也許雙方各讓一步,找可行的做法,因為對新聞網站來說,這是燃眉之急。
  
  如果沙士比亞還健在,不知道會不會說:有廣告、還是沒有廣告,還真是一個問題。


本文首刊於ePublishing

(取自 rezone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