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CBS攝影記者遭槍殺時,正進行現場採訪連線畫面
去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分支機構WDBJ7電視台新聞主播和攝影師,在現場播報新聞時遇害遭槍擊身亡,震驚全球。對長期處於高壓的新聞圈來說,發生創傷事件後,如何面對同事的死亡儼然成為一項艱鉅的挑戰。雖然記者被認為是高風險、抗壓性強的一群,不過若突然身旁一位同事遭遇不測,還是可能影響整個人的身心靈,甚至整條新聞產製的過程,就像連鎖效應一樣。
潛在的挑戰
突發性的死亡總是來的很迅速,同時也挑戰人們面對死亡的能力,或帶來許多創傷後遺症,因每個人的差異很大,事件發生後,往往取決於你看待當事人的感情,即使是平常不熟的同事也可能出現悲傷、低落的情緒,所以在此我們先列出可能的反應,希望能減少事件帶來的衝擊。
1.麻木不真實感,覺得彷彿事情沒發生當事人還活著
2.心情搖擺,一股強烈的悲傷襲來
3.無精打采,莫名疲倦
4.腦海不斷回想整個事件的發生經過
5.難專心
6.認為自己活下來是罪惡的,未盡到保護另一人的責任
7.拒絕身邊任何人提起這件事
8.脾氣暴躁,容易對身邊的家人、朋友生氣
9.出現全身痠痛、莫名疲倦、胸悶、食慾不振、失眠的生理反應
如何以健康的心態看待
失去同事的心情並非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在此,文章也提出幾個方式能讓新聞工作者能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除了自行參酌參與程度、尋找社會支持、展現沉著的一面、照顧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回歸正常生活軌道之外,作者也鼓勵大家藉由運動轉換心情、不要碰毒品或菸酒、尋找休閒活動、花點時間沉澱自己、並且要持續與自己對話,不要讓自己陷入罪惡的情緒之中、也不要對加害者有過多的怨懟。
如何成為一個支持者
身邊若出現擁有創傷經驗的同僚,尋找社會支持是重要的,畢竟死亡向來不是人人都不避諱談論,我們會害怕自己是否太雞婆多管閒事,跨入別人的私領域,但有時候其實多一句問候也能拉回遊走在孤獨邊緣者,簡單說一聲「我很抱歉」或「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都比什麼都不說好,擁有創傷經驗的人容易將自己封閉起來,這種躲避的方式與那些名人逃避被狗仔窺視的經驗是不同的。
如果你真的關心受到創傷的同事,或許聆聽他的聲音是重要的,相信也能讓他備感溫暖,以下有些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找個不被打擾的時間及地點
2.就專注傾聽他想說什麼
3.有時候就當個安靜、容納別人想法的人
4.如果談話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就一起思考可以有哪些解決辦法
5.提供實質的幫助
6.尋找更多談話機會
同時也應避免:
1.要求當事人回想過於瑣碎的細節
2.假裝自己懂得他的想法及感受
3.給予不實際的建議,認為能幫忙解決問題
4.給予過多不必要的宗教觀點
5.嘗試矯正他的想法
6.先說自己的故事
7.建議當事人現在就必須淡忘一切
8.當對方沒有要求,自己提出可以提供哪些協助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可能會想揭露更多,所以要留意談話的界線是很重要的。另外也要尊重當事人,將談話保密,不要利用別人信任你的優勢,也不要忘記自己需要適當排解情緒。
小心被過度放大效應
當創傷發生時,當事人的情緒往往無法控制而將事情過度放大,這時做為一個陪伴者,千萬不能跟著搧風點火,相反地必須適時中斷談話,讓兩人都有喘息的空間,也能避免陷入單方面的偏見,過度的孤立和分裂只會造成壓力,並且降低整個新聞室的生產能力。
此外,發生創傷的同僚很可能產生過於負面的想法,甚至衍生不必要的八卦或評論,尤其是針對當事人個性的討論,或整個組織顯然未能在危機時發揮應變功能等抱怨聲浪,但在這種創傷事件發生,除了造成工作環境變脆弱的同時,尊重和禮貌其實顯得更為重要。
部分討論可能會執著於,究竟誰有權利來為死者發言?舉例來說,那些死者生前特別要好的同事們,可能會因為聽到別人在背後耳語而惱怒,但發生意外相信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好受,我們開始在字句間掙扎不已,行為也顯得生硬不自然,甚至執著一些並非優先該考慮的問題,如何處理這樣的經驗,相信是每位新聞工作者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原文出處:
http://dartcenter.org/content/handling-death-collea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