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曝光,披露多國政要權貴名人暗中利用離岸公司藏匿巨額財富,舉世轟動。目前首先落馬的是冰島總理,相信同類消息還將陸續有來。「巴拿馬文件」簡直就是一個特大的新聞寶藏,所幸文件到手的德國大報《南德日報》(Suddeutsche Zeitung) 並無獨食,而願與國際同業共同分享,預料在不停發掘之下,將會爆出更多觸目消息。
這批外洩文件多達一千一百萬個文檔,日期遠溯至40年前都有。向《南德日報》提供消息的人士一直隱匿其真實身份名字,也從未露面,只透過加密的數位通訊跟報社聯繫。他自稱生命處於險境,又稱將文件交出純為了「我想將這些罪行公諸於世」。
《南德日報》稱,這批文件在去年到手後交由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簡稱ICIJ)負責協調遍佈80個國家的109個新聞媒體成員,由約400個記者在過去一年來一直共同翻閱文件內容。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稱:「這批來自巴拿馬律師事務所莫薩克.馮賽卡 (Mossack Fonseca) 的文件,披露出世界各地多個政要持有離岸公司財富,不乏全球性醜聞,也披露出很多騙徒、毒販、富豪、名人、體壇巨星等等掩藏於密的種種財務交易細節詳情。」
在英國媒體中,《衛報》及BBC時事節目《廣角鏡》(Panorama) 有參加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在他們首先報導「巴拿馬文件」後,英國多份大報連日都把重點聚焦於卡麥隆首相的亡父生前曾經營離岸基金一事之上。
對於如何發掘「巴拿馬文件」的新聞內容,《南德日報》有以下說明:
外洩資料的結構如下: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為每一空殼公司開一個文件夾,每一文件夾內存放電郵、合約、文本及掃描檔。有些文件夾內存放的文檔多達幾千頁。首先,資料須經系統性索引處理,以便可以在海量的資料中進行搜尋工作。
為此,《南德日報》採用稱為Nuix 的軟件,國際新聞調查工作者們也採用同一軟件來進行工作。《南德日報》聯同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將以百萬計文檔上載入高效能電腦,並利用光學字元辨識(OCR)方法,將資料轉成機器可讀,及易於進行搜尋檔案。這方法可將圖像,如身份證掃描檔及已簽署合約等,轉成可供搜尋的文本。這步驟很重要,可讓記者只要使用簡單如谷歌之類的搜尋遮蓋,就可在外洩資料中盡量多的部份進行查閱。
記者們亦編列好各類名單,如重要政界人物、國際罪犯、著名職業運動員等等。利用數位處理方法便可在外洩資料中搜尋名單上的名字。以政黨捐款醜聞名單為例,列有130個名字,而聯合國抵制名單上,列有超過600個名字,只消幾分鐘,強大的搜尋演算系統就可將一千一百萬個文檔跟這些名單進行了對比工作。
可參閱報導: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