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澳洲雪梨大學和柏林科學中心的政治學教授John Keane,以「沉默與傳播:從監督式民主談起」為題,說明人類正處於一個媒介飽和的社會,即便一切看似公開透明,但仍有很多不為所知的風險在我們身邊發生,若不謹慎以對,我們將面臨這個時代的大規模災難(large-scale catastrophes)。
「傳播的發生,往往始於一方的沉默」,說明了傳播者與接收者所面臨的處境。John Keane認為,藉由公關手法的操弄,和日漸下滑的新聞品質做掩護,許多未揭露的訊息反而更為重要;此時,公民力量的缺席,也同時形塑這種權力運作,威脅了監督式民主(monitory democracy)的發展。我們從世界各國推動的大計劃(Mega-project),即可略見端倪。
以下為演講的重點摘錄
據我的觀察,在邁向21世紀的同時,世界各國也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像是金融體系、交通運輸系統、電力系統和休閒娛樂中心等。這些建設代表一項「大計劃」,不僅秏費鉅資,也考量市場因素,創造了就業機會,大大的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大計劃的出現和選舉制度密不可分,但也動搖了民主政治的根基。
捷克哲學家Jan Pato?ka曾提出泰坦主義(titanism)的概念,我藉此予以延伸:大計劃的出現,就好比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泰坦神(Titan)起身對抗眾神的作為,雖然改善了人類生活,但高風險,和權力高度的集中化,也是人類社會前所未見的。當這些計劃出了問題,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建築工程的疏失、預算不足和工期延長都是可能造成意外的原因,但「傳播」在這中間扮演何種角色?我想引用美國社會學者Charles Perrow的名言:「Why do normal accident happen?」來說明。現代的意外,大多是「人為」所造成的,已不再是歸究自然因素就可解釋,當人類開始利用大計劃,企圖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我們就必需承擔其中的風險。
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執行長Dick Fuld就是最好的例子。Dick Fuld每天固定到紐約曼哈頓的辦公室上班,但從不和同事們交談,也不回答任何問題,對外也沒有公開的溝通管道。這樣的「沉默」,被解讀為雷曼兄弟後來破產的原因之一。人類常犯的錯,不外乎追隨特定的領袖(alpha-male)、慣性思考和自欺欺人等。所以,我們無法從失敗中學到教訓,自大的心態或許是主因。
鬆散的組織文化、剔除不同聲音的發難者,和盲從心態,最終則是新聞業的缺席。
在公關手法的巧妙安排下,組織內的員工看似各司其職,並無任何異狀,但真正內部的聲音卻不為外人所見,這就是「沉默」得付出的代價。就像是日本電影「羅生門」的情節,即便人人各執一詞,毫無破綻,但鋪天蓋地的謊言,掩飾了其中的真相。
普遍認為,「沉默」僅發生在傳播過程結束後,因為人們此時才開始思考,消化稍早所接收到的訊息;我則認為,「沉默」總是發生在傳播過程中,也是傳播過程的基礎,「未說出口的」也同時是「已說的」根基。舉幾個例子來說,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大人總是教導我們:少說多聽;或是一個莊嚴的場合,我們或許不說話,但內心總會喃喃自語。大計劃創造了「沉默」,報紙、廣播、電視和社交平台也扮演相同角色。
大計劃造成了大災難
社會學家Hobsbawm曾說,二十世紀上半部,為大災難的時期(age of catastrophe),我們現在面對的大災難,則以更緩慢(slow-motion)的速度,不時的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許多人往往將大災難歸究於法西斯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上,卻忽略了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大災難,所以這樣的解釋無法令人信服。另外,別忘了,閱聽人也愛災難新聞,當電視台即時連線報導,大災難也被當做娛樂事件來看待。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即是大災難,台灣也得面對同樣的問題,面對核災我們能做什麼?何時會發生?我們根本無從得知。
我們如何面對大計劃?該如何看待大災難到來?
各國的大計劃愈來愈多,可以預期的,大災難也會伴隨而來,它將會成為一個新型態的人為意外(new normal accident)。2010年美國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美國的無人機(drone)計劃,還有代替軍人上戰場的戰爭機器人(war robot),由於政府部門刻意隱瞞,媒體無法揭露相關訊息,我們知道的太少了。
大災難有時也會翻轉我們對所處世界的想像。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Lisbon earthquake),讓人類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彷彿上帝是這場浩劫的始作俑者,也揭開了神學和哲學之間的爭論;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則讓我們相信軍火的發明,足以撼動世界的版圖。
人民對民主信念的逐漸崩解,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傳播自由(freedom of communication)的問題。美國新聞學者Michael Schudson認為,新聞業在現今扮演的角色,除了提供資訊,讓這世界更有意義外,還要鼓吹公民對民主政治的重視。傳播自由未來得納入更多事實的探討(reality checking),正因為人們會犯錯,藉由不斷討論的過程,有助於釐清問題,避免憾事發生,大計劃也能更有效的執行;民主政治也不該只看重選舉制度,而是透過公眾力量的監督,才能阻止權力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