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在社交網站上,非裔美國人比白人更容易看到關於種族及種族關係的訊息,前者 (68%) 大約為後者(35%)的兩倍之多;而且,更有 28% 的非裔美國人說他們的發文或多或少會與種族或種族關係有關。另外,根據這份報告,西語裔美國人則有54% 的人說,他們會看到種族及種族關係的訊息;但也有44%的人說,他們很少或幾乎不會看到這類訊息。
該中心與Crimson Hexagon公司合作,分析2016年1月至3月,Twitter上九億九千五百萬則關於種族的訊息,發現每天平均有一百五十萬則關於種族的訊息,而且在重大事件 (例如:2015年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槍擊案或2015年抗議弗雷迪˙格雷之死的巴爾迪摩暴動)發生後幾天,此類訊息的強度,則更加劇烈。
研究團隊還發現:
(1)60% 的Twitter訊息均與新聞及當下事件有關。
(2)10% 的Twitter訊息則與 2016 總統大選有關。
(3)7% 的Twitter訊息與執法或司法系統議題有關。
(4)7% 的Twitter訊息則與流行文化的事件有關。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跟社會肇因相關的Twitter主題標籤中,最常被使用的是 #ferguson(美佛格森市)。然而,從2013年7月12日至2016年3月底,Twitter上99500萬條關於種族的訊息,在1330萬則包含 #blacklivesmatter(重視黑人生命)與
#alllivesmatter(所有人生命皆重要) 的訊息中,發現:
(1)#blacklivesmatter 出現 1100萬次;#alllivesmatter 出現 150萬次。
(2)2014年8月於美佛格森市發生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命案後,首度使用#blacklivesmatter。而且,在密蘇里州大陪審團決定不起訴開槍警官後,此標籤引發更大量使用。
(3)大陪審團決定也引發 #alllivesmatter 的使用,而且在2014年12月發生在紐約兩名警官槍殺事件後,出現更大量使用。
(4)在包含 #blacklivesmatter 的訊息當中,有 38% 是支持「重視黑人生命」運動或者抱持正面肯定的引用;只有 11% 是持批判的態度。
(5)同時,#alllivesmatter 的引用,則維持幾乎正、反雙方各半的態勢。
最近,從2016年7月5日至17日,在美國發生的幾起警方槍殺非裔市民事件,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艾頓˙史達林(Alton Sterling)與明尼蘇達州的費蘭多卡˙斯提爾(Philando Castile)以及接連發生的美國德州達拉斯(Dallas)五名警官遭槍手射殺的事件中,均使得 #blacklivesmatter與 #alllivesmatter 兩個主題標籤被大量使用,並且支持警方的 #bluelivesmatter (警方生命重要)也被使用,特別在7月8日達到最大量。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