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在美國上線的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Go》取得驚人成績,並在全世界各地掀起狂熱風潮。
甫上線的熱潮
在英國,一名26歲女教師蘇菲亞派德瑞莎(Sophia Pedraza)下載《精靈寶可夢Go》之後對遊戲上癮,並在發現販售一定等級的遊戲帳號有利可圖之後,索性辭去工作,成為全英首位全職玩家。[1]來自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強森(Nick Johnson)則在遊戲上線兩周後,就收集到美國開放的全部142隻寶可夢,並獲得萬豪(JW)酒店承諾贊助他展開全球征程,收集亞洲限定的大蔥鴨、歐洲限定的魔牆人偶和澳洲限定的袋獸。[2]在加拿大,則有兩名少年沈迷捕捉寶可夢,竟因跟隨遊戲中的指示而穿越了美加國界而渾然不覺,最後由邊境人員通知其家長接回。[3]甚至連在伊拉克與伊斯蘭國(ISIS)作戰的美國前海軍陸戰隊軍人帕克(Louis Park)也在戰場上抓傑尼龜,並向ISIS叫陣來和他的寶可夢PK。[4] 美國國務院記者會上都有記者在偷玩,還被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當場逮到。[5]
招致批評
然而,《精靈寶可夢Go》也因其大受歡迎的程度而引來不少批評與抗議聲浪。自遊戲上架以來,已有多達 72 位玩家及一般民眾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提出申訴,表達對於該款作品的嚴重不滿。投訴案件包含了付費玩家認為得不到平等待遇,和侵犯財產、隱私,以及對個資外洩及兒童安全的疑慮。[6] 荷蘭當局則揚言將控告《精靈寶可夢Go》的美國開發公司Niantic,因為該公司未依當局要求,停止讓玩家成群結隊闖入海牙南方小鎮柯基杜恩(Kijkduin)的沙灘保護區。[7]
遊戲在台情形
《精靈寶可夢Go》於八月在台灣開放之後,同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許多景點都能看到玩家低頭抓寶,當出現稀有寶可夢時,往往能看到大批人潮湧入,有玩家甚至為了抓出現在海上的稀有寶可夢卡比獸,而不惜下海去抓。[8] 抓寶議題也成為市議員質詢焦點。桃園市議員邱素芬在議會質詢時指出,玩家不只在公園抓寶,甚至直接在大馬路上停下來;另一位市議員劉茂群也表示,抓寶亂象頻傳,近來開車經過公園,發現玩家機車亂停、占用車道,只為抓寶不顧生命危險,要求警方加強執法遏止亂象。[9]成為抓寶聖地的台北市北頭公園,每每湧入大批玩家,除造成當地交通受阻,亦傳受傷事件。今年9月4日、24日兩天均傳有人朝抓寶人群丟擲磚塊,造成一名男童受傷與一輛自小客車毀損,北投警方經連日查緝,循線逮捕石姓嫌犯,石嫌坦承不諱,警方將其移送法辦。[10]
學界看法
台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洪廣冀,有感寶可夢熱,計劃開課《公民、科學與地方》,又名「寶可夢研究」,與國發所合聘教授、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邱文聰合授。洪廣冀從地理學史研究推論,「寶可夢」之所以風行,或許不僅是因為虛擬實境等技術的突破,或是該讓人們從室內走到戶外,接近大自然,而是該遊戲涉及現代社會之所以成為「現代的」關鍵基礎:博物學與博物學採集。「公民、科學與地方」這門課便是要與學生一同探索市民性與科學間交錯演化的複雜歷史,內容包括早期的博物學、晚近的生命醫學,以及智慧財產權、科學研究的信用、研究成果的開放性等討論。[11]
參考資料來源
[1]國際中心 (2016.07.25)。〈玩《寶可夢》上癮 美女教師辭職當玩家〉,《蘋果日報》。
[2]即時新聞 (2016.07.25)。〈抓滿寶可夢有什麼用? 他獲贊助遨遊世界捉神奇寶貝〉,《自由時報》。
[3]即時新聞 (2016.07.24)。〈加拿大少年狂追寶可夢 意外變成跨國偷渡客〉,《自由時報》。
[4]即時新聞 (2016.07.12)。〈美國大兵超狂 邊與ISIS作戰邊抓神奇寶貝〉,《自由時報》。
[5]即時新聞 (2016.07.22)。〈記者偷玩Pokemon GO 糗被美國務院發言人抓包〉,《自由時報》。
[6]William (2016.10.03)。〈美國《Pokemon GO》玩家因對遊戲不滿而向聯邦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巴哈姆特》。
[7]中央社海牙綜合外電(2016.09.29)。〈玩家湧進荷蘭保護區 寶可夢開發商挨告〉,《中央通訊社》。
[8]即時新聞(2016.10.02)。〈狂!「卡比獸」現身海上 玩家隻身下海捕捉〉,《自由時報》。
[9]鄭淑婷(2016.10.06)。〈「寶可夢」抓寶變交通惡夢 桃園開罰逾千件〉,《自由時報》。
[10]社會中心(2016.10.12)。〈北投公園抓寶被磚砸 警方逮犯嫌〉,《今日新聞》。
[11]何定照(2016.08.27)。〈寶可夢要開課了!台大將開課研究〉,《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