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第六季的美國影集2 Broke Girls,中譯《破產姐妹》,在這部影集中,呈現了多面而深刻的階級價值差異,並將觀眾的視角帶離了長年的鎂光燈焦點曼哈頓──美國最上層社會,轉而進入了雖咫尺之遙,能見度卻天差地別的布魯克林──美國底層社會。劇情內容是一名曼哈頓的千金小姐Caroline因為父親被捕,財產遭查封,一夕之間由資產階級跌落無產階級。而另一名女主角Max從小在各地貧民窟流落,生父不詳,生母是酒鬼。Max在Caroline失去所有的時候遇見並收留了她,她們一起打工,並且一起為將來一起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蛋糕店而努力存錢。


  
  劇中,做蛋糕原本只是Max的興趣,她在打工的餐廳以廉價寄賣自己在家做的蛋糕,當Caroline提高蛋糕的價錢並且提出開店的構想時,Max一心認為Caroline在癡人說夢並大加取笑,但是Caroline成功的賣出許多蛋糕讓Max另眼相看並逐漸相信她們真的可以開自己的蛋糕店。在這裡,可以看出來自不同階級的兩個人面對未來的態度截然不同:樂觀與悲觀,積極進取與得過且過。來自資產階級的Caroline不甘心貧困,一心想要脫貧,隨時尋找、利用身邊的資源向目標邁進,而來自無產階級的Max關注眼前的生活,不相信無謂的夢想,正是貧窮文化的體現,也是虛假意識的結果。而這樣巨大的價值觀差異正是她們兩人原本社會地位的差距所帶來的社會阻隔造成。


  
  在第三季的劇情中,Max偷偷收藏了一份甜點學校的招生簡章被Caroline發現,Caroline立刻押著Max到學校去咨詢並且參加入學考試,Max百般不願意。但是當收到學校的拒絕信之後Max卻非常憤怒,甚至到學校去質問誇讚過她做的甜品的校長,校長告訴她,他拒絕錄取她是因為她沒有表現出任何積極性。於是Max自白,她非常想進入甜點學校,她想要學做更多甜品,她「從未有過任何渴望比想進入這家學校更強烈」但是她「這一生已經習慣被拒絕」所以她隱藏自己的渴望,裝作毫不在意,但是校長的誇讚給了她希望,所以收到拒絕信的時候她才會如此憤怒。校長答應讓她入學之後,她們兩人卻發現高昂的學費是本就掙扎求生的她們無力負擔的,於是Max向Caroline發怒,怪責Caroline喚起自己的希望,而且最糟的是,她承認了自己的願望卻馬上面對又一次的拒絕「一如以往」。


  
  在這一段劇情中,可以看出貧窮在Max身上的烙印,由於美國社會的貧富鴻溝與極度的資本化,身處社會底層,缺乏資本的Max在成長過程中可以想見對資源的爭取往往是徒勞無功的,而她自小亦被標籤化,烙印效果讓她自我修正成偏差者、問題學生、失敗者,對自己的期許亦不會有多高。但是資本家之女Caroline自幼的價值觀就是:想要的東西就去爭取,爭取了就會是我的。所以Caroline知道了Max想要進甜點學校,她就展開Max一直都不敢有的實際行動(天知道在Caroline發現之前Max收藏了那份招生簡章多久,壓抑了自己的願望多久)即使在Caroline淪為無產階級之後,她的價值觀就顯得過於天真而不現實,導致她四處碰壁,但是她也只是自我修正成:「想要的東西就去爭取,爭取了才可能是我的」。Caroline亦非常具有商業頭腦,懂得抓住每個機會,還有她常常提起的沃頓商學院學歷,在在反映了她資產階級的出身。她懇求Max不要嘲弄這項她眼中自己唯一剩下的資產,然而,這項資產亦是無產階級極難取得的。不只是生活態度,兩位女主角的階級差異在外表上也處處體現:Max身材臃腫,一頭凌亂的黑髮,穿著隨意。Caroline則金髮碧眼,高挑纖細,永遠把自己整理得乾乾淨淨的,典型的WASP(白種盎格魯薩克遜新教徒)模樣。Caroline全身上下象徵她原本所屬階級的符號,讓Max在她第一天打工時便對餐廳老闆說Caroline「不屬於這裡」。事實上,即使作為Max最好的朋友,Caroline一直以來也和Max其他的朋友格格不入,階級間的藩籬似乎已烙印在她身上,即使她已經向下流動。


  
  Caroline的世界因為父親鋃鐺入獄而天翻地覆,Max的世界亦因為Caroline的出現而面目一新,Max教會Caroline如何在社會底層生存,如何直面生活的磨難,而Caroline激起Max對向上流動的希望,建立Max的自信心,用她不放棄的精神打破Max的退縮──例如,在Max因為知道自己無力支付學費,憤而離開學校時,Caroline便懇求校長讓自己在學校兼職以支付Max的學費。


 
  Max曾對Caroline說:「你是我遇見過最好的人。」這份情誼令人無比感動,但是殘酷的是,若然Caroline沒有失去她的階級,她們幾乎不可能遇見。這部影集以辛辣詼諧的劇情和台詞聞名,兩種截然不同,甚至矛盾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所碰撞出的火花是這部影集最特別且出眾之處,同時也讓觀眾一窺同在紐約市中,光鮮亮麗的曼哈頓之外的另一番生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