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在拉斯維加斯轉播唐納德.川普和希拉蕊.柯林頓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而數家紙媒已計劃在未來幾個月中減低發行量。


 
  從去年開始,美國變成了一個資訊成癮的國家,它強迫症般的檢閱電視、智慧手機和優秀的老牌報紙,關注著一個極為引人注意的問題:我們的全國選舉大戲最新的進展如何?而這齣戲的執行製作:唐納德.川普,現在可能為我們準備了什麼驚喜或驚嚇?


 
  毫無疑問地,2016大選已經全國轟動。


 
新聞媒體從中嚐到不少甜頭。川普先生的動向成了每日必看的連續劇,有線新聞因此吸引到了創紀錄的觀眾數,而報紙也達到了在幾年前難以想像的在線讀者群。


 
  在星期三的時候,清算的時刻到來。


 
  即將破滅的選舉新聞泡沫暫時掩蓋了新聞工業下的實體紙媒部門所面臨到的顯而易見、不斷擴大的財務缺口。在近期的一次平面廣告量的暴跌中,這個窘境為人所關注。「老實跟你說,這個情形比任何人在一年或更久之前所預期的更為嚴峻。」《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總編輯傑拉德.貝克(Gerard Baker)在星期五這麼告訴我。


 
  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衛報》(The Guardian)、甘尼特(Gannett)報業集團旗下的出版品和其他紙媒已計劃以重組、裁員、撤裁整個部門,或是同時採取上述所有方式,來對應眼前的難關。


 
 總的來說,這意味著傳統受過訓練的、以根除腐敗為己任、具有強烈責任心,並能夠為選民戳穿謊言、追求事實真相的美國記者將被迅速耗盡。


 
  這不能發生在美國公共生活中每下愈況的此刻。 互聯網的興盛正在侵蝕平面廣告的獲利,驅使許多冒牌新聞工作者以聳動的假新聞來玷污民主。


 
  在過去幾個星期,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體將虛假的故事宣傳給數百萬美國人,聲稱:柯林頓競選團隊的民意調查員喬爾.班內森(Joel Benenson)寫了一個秘密的備忘錄,詳細記載著要以發動放射性攻擊中止投票來「搶救」希拉蕊.柯林頓的選情(川普競選團隊的非正式顧問羅傑.史東(Roger Stone)肆無忌憚地在推特上分享了該則謠言);柯林頓團隊的競選總幹事約翰.波德斯塔進行了涉及各種體液的神秘儀式;柯林頓夫人正在花錢操縱民意調查的結果(由唐納德.川普二世(Donald Trump Jr.)在推特上分享);發生了一連串柯林頓反對者的可疑死亡(《紐約時報》的記者弗蘭克.布魯尼(Frank Bruni)在一間俄亥俄州的酒店大堂聽到這條流言被覆述)。


 
  正如推特名人、新右翼份子以及柯林頓健康狀況的陰謀論者邁克.切爾諾維奇(Mike Cernovich)在上週的《紐約客》(New Yorker)中所誇口的:「像我這樣的人被認為是新的第四部門。」,他所傳播的內容可以與《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或《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臉書上的新聞稿相提並論,並且一樣容易閱讀——如果不是更容易。在星期六的時候,他呼籲川普總統解散白宮新聞團隊。


 
  他可能不需要這麼做,而只要靜觀甘尼特削減旗下的華盛頓工作人員所造成的影響,《政客新聞網》(Politico)最近將其比作「血浴」。
 


  即使在今年廣告收入下降之前,根據美國新聞編輯協會和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在2015年進行的調查,全職新聞記者人數有將近33,000人——這個數字是2000年時的一半。


 
  新聞團隊的縮水,再加上今年的假消息成功散布,正使得華盛頓的那些必須治理如今充滿分歧、真假新聞參雜充斥的環境的官員們陷入不眠之夜。
 


  「這是我們的民主面臨的最大的危機,真正的新聞業的失敗的商業模式,」長期批判假新聞的民主黨密蘇里州參議員克萊兒.麥卡斯基爾(Claire McCaskill)在星期六這樣告訴我。


 
  麥卡斯基爾女士說:「新聞業本身要負部分責任」當互聯網顛覆了商業模式,社交媒體加以競爭,新聞業調整的步調卻相當緩慢。「假新聞搶盡他們的風頭。」她說。


 
  未來不容樂觀。《華盛頓郵報》的執行編輯馬丁.巴龍(Martin Baron)在上星期我們談話時說:「如果一個社會中,人們不能就基本事實達成共識,你如何擁有運作良好的民主?」


 
  要改善假新聞滿天飛的局面,最好的辦法是以壓倒性的優秀新聞數量與之抗衡。新聞媒體如何擺脫大選後遺留的混亂局面,將與美國政治情勢的下一步走向密切相關。


 
  這就是為什麼來自美國新聞室的可怕財務報告是如此令人擔憂。如果國家報導團隊在這般選舉驅動的讀者熱潮中都快速縮減,那麼當這場大戲落幕後,事情將會演變到什麼地步?


 
  上個星期,我探訪了這個行業的更高層級,我發現情況並不是完全絕望;甚至有一些值得樂觀的理由。但是,在情況好轉的道路上將會是荊棘密佈。


 
  儘管明年被預期將會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聞環境,但也相當程度的被確信到時候新聞觀眾群將會大幅縮水。


 
  「從政治角度來說,2017年的一切會和2016年一樣刺激嗎?我可不敢拿這件事來下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NBC News)和MSNBC主席安德魯.拉克(Andrew Lack)在星期五告訴我。


 
  不過,儘管他預測MSNBC的評級將會下降30%或「更多,」他說:「到了底線,我也沒有經濟壓力。」 


 
  這不僅是因為MSNBC及其競爭對手今年賺取了意想不到的與選舉相關的數千萬美元,而且還因為他們仍然從有線用戶費用中獲得了大量收入。


 
  報紙是設置用戶廣告的始作俑者。 但是,隨著利潤豐厚的平面廣告萎縮,Facebook和谷歌鯨吞網路廣告市場的三分之二以上,也影響了數位科技公司,而報紙也在不斷加大訂閱群,打破對平面廣告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的總編輯貝克先生說,他相信報紙可以進行轉型,但也承認將會有一個粗略的過渡期,期間需要撙節,而更小型的地區報紙將更難定位發展方向或是生存。(簡直是在現實中誘惑著市政走向腐敗)


 
  相對樂觀的原因來自於去年一些更加雄心勃勃且報導內容豐富的報紙文章的表現。


 
   《紐約時報》的文章揭露川普先生在1995年將近10億美元的逃漏稅,獲得了約550萬的龐大瀏覽量。《華盛頓郵報》並未透露其統計數據,但單就一篇大衛.法翰赫德(D
avid A. Fahrenthold)所寫的關於川普先生管理慈善機構的方式與慈善道德慣例相衝突的文章,便獲得超過13,000條的網路評論。


 
  但在這個新時代,訂閱戶數量遠比隨意瀏覽的讀者群更重要。


 
  《紐約時報》新的代理出版商亞瑟.貴格.舒茲貝格(Arthur Gregg Sulzberger)指出了上週財報的亮點:平面廣告收入(!)下降了19%,數位廣告增長了21%,更重要的是,增加了116,000名新的數位訂閱戶。數位版《紐約時報》現在擁有將近160萬名訂閱戶。


 
  「這表明人們樂意付錢購買優秀、原創、深度報導和專業新聞報導」舒茲貝格先生說。「這將使優質的新聞業蓬勃發展。」


 
  這也許是過於盲目樂觀的想法,但也許今年暴增的假新聞將有助於提高真實新聞的價值。如果是這樣,這將是拯救新聞業的偉大新聞。


 
  「人們最終會向於真正可靠的信息來源靠攏,並且堅持追求真相,」巴龍先生說。「人們會為此付出代價,因為他們終將會意識到在這個社會中,可靠的信息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紐約時報》的政治記者強納森.馬丁(Jonathan Martin)上週在推特上寫道:「群眾訂閱報紙,是實現民主所不可或缺的。」
 

  若非如此,那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原文作者:Jim Rutenberg


原文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16/11/07/business/media/medias-next-challenge-overcoming-the-threat-of-fake-news.html?utm_campaign=Newsletters&utm_source=sendgrid&utm_medium=email&_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