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NCC通過自製率規範,要求無線電視台在晚間八點到十點時段,須有50%的自製率,其中新播率須占40%;有線電視台黃金時段須有25%自製率,其中新播率占40%。

 

 

 


 
洪貞玲:自製規定依據廣電三法 未來將推行配套方案

 

 
   洪貞玲一開始先說明自製率的法源依據。她指出,自製規定不是新提出的規則,依據的是今(2016)年初公布施行的廣電三法修正案。其中無線電視自製率是根據廣電法第十九條:「廣播、電視節目中之本國自製節目,不得少於百分之七十;其中於主要時段播出本國自製戲劇節目不得少於同類型節目之百分之五十。」


 
  衛星頻道因屬性有別,參考文化部補助的節目類型,以及加拿大規範而訂定。根據加拿大相關規範,具有文化累積性的優先節目及比例,每周黃金時段不得少於八小時,約占28.5%,節目類型則限定兒童、戲劇、電影(含紀錄片)及綜藝節目。洪貞玲說,新修正的廣電三法,已明確將本國自製率的規定放入法條內容,因此自製規則是針對母法而設立的子法,並非憑空而來。


 
    在預估本國自製節目播出時數方面,NCC以半年為單位,計算出無線電視每半年黃金時段(晚間8-10時)自製時數應為182.5小時,新播時數應達73小時;而境內衛星頻道黃金時段每半年自製時數應為91.25小時,新播時數應達36.5小時。洪貞玲表示,依據NCC蒐集各家電視台黃金時段的自製節目時數,大部分電視台的自製時數離訂定的規範差距不大,應都有機會達成目標。


 
    洪貞玲表示,要提振本國影視產業,在本國節目自製率之外,須同時推行配套方法。她在參考多方意見後,提出三個方向,首先是增加影視產業資金來源,內容包括成立多元文化與影視基金、協助吸引和開發民間投資、結合政府與文化觀光行銷資源,以及促進電視產業公平競爭,並提高頻道業者授權收入(包括公平台露出與授權)。


 
    其次是應增加播送及發行管道。除了合理的制訂本國自製節目比例並確實執行之外,同時應確保受補助的影視作品有播送管道,此部分應由公共媒體和無線電視擔負較大責任。另外,也須協助開拓海外發行市場。最後是保障本國工作機會與勞動權,洪貞玲建議應透過勞動檢查、媒體換照之審查條件來執行,希望能改善血汗環境並留住影視人才,以期許未來能振興本國影視,建立起台灣的文化主權。


 
李立國:支持自製目標 但應考量產業現況與資金困境

 

 


   李立國表示,明年是台視邁入民營化的第十年。他說,這幾年他們持續在做自製內容,但以獲利情況來看,雖然前幾年有獲利,但這幾年的營收確實不好。他說,無線三台目前每年的總營收大約十億左右,而通常八點檔的戲劇節目只要一進棚就是兩百萬的支出,換算下來,一年大約需要五億多的成本。「到後來雖然有心做自製節目,但財務真的是不堪負荷!」李立國說。


 
  「站在台視的立場,很願意支持NCC的自製率規定,但回歸實際面,在電視台收益緊縮的現況下,自製節目須付出的龐大成本也應納入考量。」李立國表示,在外銷市場上,中國原是最大的獲利來源,但現在台灣節目已經賣不進中國,在只能賣給東南亞國家的情況下,一部戲劇作品能回收的成本很有限。


 
   「達成目標是大家的夢想,但政府更應該和業界共同思考如何面對資金困境。」李立國說。

 


 
林麗雲:不改變 影視產業將面臨崩解

 

 


 
    「韓國影視產業的榮景主要來自國家的重視。」林麗雲以韓國為例,韓國在產業開端時,就仔細精算國家需要多少文化內容、需要多少小時、衡量國家整體的廣告量、可投入的資金,以及相對能產出的時數等。實際計算後,只允許市場存在固定數量的頻道。


 
    在系統管制方面,林麗雲說,韓國前三十大企業不能經營系統,因此有志於廣電事業的財團自然而然會投入頻道內容。同時在國家相關單位精算後,因應產出的內容量,國家只開放有線電視二十個頻道。她說,因為只有二十個頻道,訂購有線電視的人數不多,無形中也維持了無線電視的獨佔性。因此,無線電視必須擔負更多公共責任,除了製播公共內容,也有責任播出獨立製作的影視作品、有責任扶植國家的內容產業。


 
    「同時期的台灣,完全沒有這樣做!」林麗雲說,台灣面對的情況是任由財團壟斷系統。她認為,自製率是應該有的規範,但更應該思考重新建構市場。她表示,在重新調整結構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現有業者的權益,「但被管制是為了讓產業共活,如果崩解了,對所有業者都不好。」林麗雲說,如果產業瓦解,大家不再訂有線電視、不再看台灣的節目,台灣就真的完全受到文化殖民,變成沒有文化的地方。


 
    林麗雲強調,「業者應跳脫自己的立場,站在台灣整體文化發展的角度上思考」。


  
正視結構困境  盼國家積極介入、各界相互協力 


 
    洪貞玲回應,台灣確實沒有韓國的遠見。她說,面對歷史共業造成的結構困境,現在NCC推行和討論公平上下架機制、收視質、分組付費等方法,希望讓產業有一點鬆動的機會。她表示,她能理解多數的頻道業者經營得很辛苦,但「如果結構沒有鬆動,會一直在這個結構裡面走不出來。」洪貞玲說。


 
  林麗雲說,和北歐國家相較,台灣不算小市場,差別在於北歐透過制度性的保障、國家介入,讓少數人的聲音、文化都能被看見。她表示,台灣因為過去的管制失靈,讓努力耕耘產業界的人很辛苦。因為產業現況來自過去的政府失靈,國家更有責任介入改善,並重新思考如何引入國家資源、推銷台灣文化和影視作品。


 
    洪貞玲以解藥比喻,她說,治療影視產業的解藥可能需要上百個藥材才能製成,而自製率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藥材。洪貞玲說,要解開既有的困境不容易,目前NCC努力試著走出困境,但她更希望各界可以相互協力,一起為影視產業尋找出路。


 
  林麗雲說,產業現況確實令人感慨,「這幾年如果再沒有作為,影視產業就會全盤崩解!」她認為,很多投身產業的相關人員都很用心耕耘,但產業環境始終不佳,必定是結構出了問題。

 
    李立國說,不管有沒有自製率的規定,作為台灣的內容產製者,心態上當然以自製內容優先。但他說,台灣二十年前的節目可以行銷全世界,不過現在的市場狀況已完全不同。
 

  
  自製規範一出,引起社會許多討論聲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11月28日舉辦「自製率是解藥嗎!?-剖析影視產業現狀」講座,邀請NCC委員洪貞玲、台視節目部總監李立國,以及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以產官學三方觀點剖析台灣影視產業的現況和未來的可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