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opWhoop的員工在他們位於南德里Vasant Kunj社區的農舍裡寬闊的辦公室工作。(上圖照片來源自Vivek Singh)


 
印度媒體新創公司將自由的表現發揮淋漓盡致

 
  2011年1月,我發現自己擠在一個位於孟買翻新紡織廠的地下室,出乎意料地開始思考印度數位新聞的未來。我剛剛被聘為網路十八(Network 18)推出的一個尚未命名的新聞意見網站的第三位員工。這個公司是一個涵括多元範圍的印度媒體集團,以為大型美國新聞商操作印度的前哨基地為名,而這些新聞商包含如CNN,CNBC和MTV。

 

  一月份的早上,坐在一個沒有窗戶的會議室,我預期我未來的日子將充滿各種新奇的事物:成為創新的一部分。折衷一點來說,日子將是一場由傳統媒體巨人主導,在發展中國家的媒體實驗。

 
 
  但我錯了。

 
 
  難以置信的,在接下來的四年中,我們的網站恰如被命名的名稱:「第一支柱(Firstpost)」一般,在印度動蕩的政治中乘風破浪,偶然地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數位化擴張時期融合。這個新聞室由一群叛逆的媒體老兵、重返美國者,以及剛離開大學的畢業生所組成,這群人甚至對於印度報紙的型態和只投觀眾所好的電視新聞感到不耐煩。身為執行編輯,我監督一位工作人員描述著騷動、多樣又不經修飾的意見,這正反映印度這個新的城市,不再依賴權力或其強大性。

 
 
  我們擾動著所有人:自由主義者被毫不掩飾的右翼支持者震驚、那些民族主義的魔鬼不滿我們的社論、知識份子宣稱我們的標題過於聳動、許多讀者經常認為我們使用的英文太過於咬文嚼字。但我們還是不斷成長、茁壯、擴張,網站瀏覽率從第一年的兩百五十萬,到2013年增加至一千萬,2015年時已經有多達兩千萬的瀏覽率。我們的上升軌跡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印度網路用戶的擴張,在印度,網路社區用戶數從2011年的一億兩千五百萬成長到2015年的兩億七千七百萬。印度的網路在線人數超過美國的用戶,僅次於中國的線上用戶。在2014年,印度有超越一億的用戶註冊臉書,在三年前,用戶僅四千一百萬。
 
  
 
分歧的歷史

1780年,一位伊朗的外科醫生James Hicky創辦Hicky’s Bengal Gazette,這是第一個在印度東部的主流報紙,也被稱為Calcutta。這個出版品自詡為是「政治及商業的週報,對於各個政黨開放,但卻不被任何政黨所影響」。這份報紙創立來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控制(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這使其權力產生衝突。Hicky因為對法官及印度統治者具諷刺意味的報導而坐牢。當他在獄中,仍持續發布相關報導,這導致他印刷的報紙及打字機被沒收,且最終他的公司也倒閉了。  -Sandip Roy

 

  這是一個加入網路新聞事業的好時機,而我們看似前景無限。但身為一個不受約束的公司,我們自在撰寫的新聞評論在2014年5月因兩個事件而受到限制。第一個是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選舉勝利,這迎來一個不可靠的政府,且政府透過快速建立懲罰媒體評論的機智政策而贏得名聲;第二個是Reliance企業收購我們的母公司-網路十八(Network 18), Reliance企業是印度最大的私營公司,由該國最富有的男人Mukesh Ambani所擁有,他被稱為莫迪政權的堅定支持者。

 
 
  被新的公司所併購並轉換所有權的影響顯現在一年多後,這後果變得清晰明確。當時兩個Reliance企業委任的董事會成員前往第一支柱(Firstpost)向其管理階層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現在是考慮你的禮貌時候了」。從此第一支柱(Firstpost)將不會有針對執政黨領導人的「個人批評」。而我在事件發生的10天後提出辭職。

 
 
  當我2008年從舊金山第一次回到印度的時後,一位經驗豐富的記者這麼告訴我:「印度沒有真正自由的媒體」。「這裡只有像機會般的窗口。他們會主動打開這個機會,然後他們再關閉這個機會。你只需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就行了。」
 
 

對自有媒體的追求

 
   媒體獨立在印度一直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概念。在1791年,美國立法者通過了美國憲法的第一修正案:「國會不應該制定任何法律…限制言論自由或是新聞自由。」但是,The Caravan的執行編輯Vinod Jose指出,印度1951年的第一修正案卻完全相反:「將來將不會有任何『阻止國家制定任何法律的情況』,而這剝奪了新聞自由。」社會主義的政府預期印度新聞界是國家建設項目中的忠實夥伴。

  
  在20世紀90年代,印度打開了全球經濟的大門,而自由化消除了國家控制的明顯枷鎖,並發行了大量充滿其他言論且含有光彩亮麗設計的雜誌,其中有豐富多彩的表格和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新聞頻道。印度新聞業變得更加普遍,有利可圖,且多元意見,但卻見得更自由。私人所有權帶來了一套不同的限制,這些限制雖然不比政府限制明顯,卻未少於政府所給的限制。 「在20世紀90年代,政治家(在自由化之前)需要給予政府同樣的忠誠,而這套忠誠概念轉移到印度的公司」,Joese表示。媒體只是需要「找到一個新的主人服務」。

 

———-

作者:Lakshmi Chaudhry
編譯:孔詩年
原文網址: http://www.cjr.org/special_report/india_digital_revolution_startups_scoopwhoop_wire_time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