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鵬:四個葉問  國族意識的逐步消退

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展鵬
 
     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展鵬討論的主題是「四個葉問,三種香港身分-從葉問電影看港片的身分認同與歷史意識」。他以《葉問一》、《葉問二》、《終極一戰》和《一代宗師》四部電影,看不同的身分認同和意識。
 
     李展鵬表示,四部葉問電影從海報就可以看到意識型態的差別。《葉問一》的背景是一個戰亂的城市,呈現二戰時日軍侵略香港所帶來的荒廢,葉問表現的是一種英雄氣概。《葉問二》講葉問移民到香港,當時二戰已結束,香港是沒有戰亂的,但海報還是強調葉問的英雄氣概。
 
  《終極一戰》裡的葉問退到比較後面,身處在一個居家的環境練武,沒有明顯打敵人的樣態。《一代宗師》則是第一次在海報裡出現女生。
 
  《葉問一》、《葉問二》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對抗外國人。《葉問一》的背景是抗日,這種民族主義把葉問變成一種純粹的民族英雄,個人代表的是國家,名字和個別差異都不重要。《葉問二》把二戰在大陸、打日本人的舞台,轉到香港變成拳擊的舞台。故事中虛構一個非常囂張、羞辱中國人的英國選手。葉問是為了民族尊嚴冒死跟這個英國人打,以贏得民族的尊嚴。
 
  《終極一戰》展現的是葉問的平凡面,講他搬到香港以後的年老、貧窮、生病、失業等等,強調葉問身為香港本土人的身分和生活。戲裡完全沒有國族議題,英雄主義也淡化很多,對抗的敵人不是外敵,而是本地黑幫。
 
  《一代宗師》同樣沒有對抗外族,沒有談論民族議題。這部戲的主軸放在北方的人到南方挑戰葉問、葉問和宮二的曖昧愛情,以及宮二的報復。李展鵬解釋,故事中宮二違背父親的意願去報仇,象徵違背父權,另外為了報仇而奉道,她不能收徒弟、不能結婚、不能有小孩,違背傳統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
 
  李展鵬總結指出,葉問系列的電影顯示兩種不同的懷舊。一種是回到本土的純粹性,尋找根源,創造民族的敵人。另一個是比較反思性的,跟過去保持距離,甚至有點嘲諷社會。
 
  「我太太都說,我對港片是沒有抵抗力的,不論是葉問還是周星馳,我都會停下來看,」劉昌德笑說。他以台灣觀眾的角度,討論電影論述中的國族主義。他認為懷舊的想像或多或少可以解釋流變,但實際上,《一代宗師》從構思到上映至少十年以上,早於其他三部討論的電影,如果單看文本和最後展現的時間去歸類懷舊的類型,可能會有問題。
 
  劉昌德也借用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魏玓發表在《共誌》第七期的影評〈電影也是一橫一豎:評王家衛《一代宗師》〉。該文最後討論到市場問題,他表示,魏玓在文章中提到的意思是,「拳有南北,但市場有南北嗎?」劉昌德認為,在製作人的思考裡,重點可能不是文本或美學,或是懷舊想像。「王家衛以女性為核心,可能是基於他面向的是國際市場,所以用女性認同當成最主要的訴求對象,這就跟懷舊的關係較弱,而跟市場的關係較大。」劉昌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