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客家電視台買下日本卡通《櫻桃小丸子》的版權並以客語進行全新配音。此舉可說是對客語的保存與推廣的一項莫大助益。
  
  一種語言的延續,最好的方式就是廣泛的使用。十六世紀的歐洲,在聖經被容許由艱澀的拉丁文翻譯成各國方言後,拉丁文的使用銳減,現今僅在天主教儀式與課堂中存在,被稱作已死的語言。在中國,滿清入主中原之後,滿語在漢語壓倒性的強勢下以及自詡統治貴族所造成的封閉下,急速地式微,據報導,前幾年最後一名仍能以滿語進行口語交流的老太太已經逝世,這意味著滿語已不在存在於任何人的生活中,從此以後僅於文獻中存在。
  
  在台灣,除了國語之外,被使用的最頻繁的語言,想來就是閩南語了;原因除了閩南人本身佔了台灣人口大多數之外,蓬勃發展的閩南語鄉土劇(如近來熱映的三立電視台《世間情》和民視電視台《龍飛鳳舞》)和大量以閩南語發音的新聞節目亦功不可沒。電視是最貼近一般大眾生活的媒介,從視聽娛樂到新知資訊的獲得,許多人都是透過電視取得,可以說,取得電視媒體的近用權對於一項事物的傳播成效將會是事半功倍的。
  
  此外,要讓一種語言長久保存,將使用此種語言的人口年齡層向下拓展顯得勢在必行;欲使年齡層向下拓展,利用卡通來進行傳播是極好的方式。過去的台灣,強力推行國語,台灣人小時候所接觸到的卡通幾乎都是字正腔圓的國語配音,因而自然會說國語。
 
  但是現在,在本土化的潮流之下,卡通人物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口音,除了詼諧逗趣外,也能更好的帶入台灣本土社會多元的風貌。著名的美國卡通《辛普森家庭》的新版配音除了以台灣時事代替原版對話中台灣人民或許較不熟悉以致無法領略其中幽默之處的美國時事之外,也在角色口語中加入閩南語詞彙;而在台灣相當風行的日本卡通《我們這一家》中大量使用閩南語,讓小朋友在看卡通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的略通了一點閩南語;另一部日本卡通《花田少年史》更是由頭至尾完全使用閩南語對話。閩南語可以,客語當然也可以。只是,如果希望推廣的對象不只是客家人的小朋友,那麼如何讓客語配音的卡通走出客家電視台將是下一項課題。
 
  現在很多人喜歡觀賞原音的美劇和好萊塢電影,我們身邊也有相當豐富的資源,對於有心學習精進英語能力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在娛樂的過程中也能不斷的訓練加強自己的英語聽力甚至是會話能力。客語的電視節目或是電影目前數量還不多,想要學習客語者,還未能找到許多能夠寓教於樂的資源,甚至未如學習歐洲語言如德語及法語者能夠運用的資源來的豐富,這對於客語作為一種本土語言而言,是非常不樂見的情況。能夠發展更多更多元的客語資源,自然是再好不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