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可能變虛擬嗎?(五)/孔詩年編譯
創造者的責任
隨著虛擬世界開始被想像、開發、發布和推廣,重要的是要問那些各方面支持行動以及創建虛擬世界的公司的所該負責的範疇。畢竟,這邊至少有三種不同面向使得新聞媒體在虛擬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新聞媒體核心問責功能也變得複雜。
首先,目前還不清楚如何在虛擬世界裡做新聞。路透社記者採訪「第二人生」的參與者中展現其創意,雖然最近相關記者和學者如Cathy O’Neil、Kate Crawford、Nick Diakopoulos和Julia Angwin對於演算法倫理和其報告透過其形塑社會和經濟結果的情況,對這項演算法的報導植入偏見,這項報導涉及人類尋求並見證這樣的計算系統。隨著這些自動化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可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只有其他自動化系統,可能是自動化監督系統才能理解它們。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以新聞見證為概念核心的人類的新聞媒體機構就會迅速消失。人類記者可以合理地持有一種能增強,模仿或創造人類經驗的計算結果嗎?也許有必要開發新聞頭像化身,以能夠理解他們操作的虛擬世界中的行為,結構及其偏差。
也許有必要開發新聞頭像化身,以能夠理解他們操作的虛擬世界中的行為,結構及其偏差。
在這種自動化系統的結構中,對自動化系統進行考慮,如何將新聞的目的及其方法透過編碼的方式來預期其價值,以及誰知道如何設計它們,將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提案。
這種潛在的影響力,使得最近人開始關注臉書新聞動態算法的影響和偏見,又或者說臉書演算法對新聞篩選的影響力大於對新聞發行商的影響力是很古怪的現象。相反地,這些當代的辯論應該是源自臉書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加速這樣現象的預兆,未來世界將於由人類輸入的編碼和人工智能的結合來創造和決定,並受演算法控制。
第二,對於新聞業來說,重要的是看像臉書這樣的公司,作為從工業時代後,成為新一代大型網路參與者,並成為重大權力移轉的一部分,為新聞業產生影響力。祖克柏本人為這個故事的一部分,他認為臉書只是一個公司,尋求授權個人的權利而非控制他們,只是作為後工業時代後,將分層組織轉向更平等的數位網絡的社會組織的一部分。
在某些方面,這是真的。網路通訊已經授權了一種新形式的集體行動。然而,在連接個人的過程中,臉書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固有力量,臉書控制了新聞快速增長比例的分配;它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量數據,並且它的演算法塑造行為並且決定我們將知道的全球事件,我們需要擁有這種新形式的社會權力的新聞媒體。
第三,新聞業必須克服這個新興的企業,及其治理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和其造成的偏差,並確定理解它所需的科技技術。如果增強和虛擬世界的興起從根本上塑造了人類的經驗,那麼我們需要考慮這些行動和結構的責任,來確定所發生的事情。
科技技術總是包含設計和構建它們的人的複雜價值和興趣,這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舉例來說,隨著新平台變得越來越無處不在,並進一步融入我們的生活,在不同的組件或應用程式中使用的數據可以在整個科技生態系統流動,通訊兼監視學者Anders Albrechtslund描述:關於我們的娛樂習慣的數據可能流入我們的健康應用程式。家庭設備的數據可以被納入保險系統,監視數據可用於重現犯罪現場或發現罪犯。
當這個挑戰到虛擬世界中,我們花費越來越多的生活時間於其之上,由一個單一公司控管這個很大程度上未知的計算系統來決定的我們生活的空間,關於記者是否將可以訪問,建立其技能,並且承擔這些類型的複雜結構問題的制度的問題變得不可避免。
在最近一次虛擬現實的Vanity Fair 活動上,祖克柏被問到臉書的未來是否在建立於那樣的虛擬現實世界,而在這回應前有一個尷尬的停頓;祖克柏微笑表示:「我想我們會放鬆一下。」而會上的觀眾對於這回應笑了。
對於什麼類型的虛擬現實將被開發是有待觀察的,但在目前,想像和建設這個未來的公司這麼做的情況,是有很大程度上不受政府、民間社會或媒體的控制。此外,這些不斷發展的科技技術越來越挑戰新聞的代表性,見證和其問責制的核心歷史價值。
這既是新聞的挑戰,也是機遇。
沒有任何數位工具是我使用更多,卻了解更少的,除了搜尋引擎。它是通過搜索的過濾:一個黑盒子中的演算法來進行隱藏在版權保護法後的決策行為,我所獲得的訊息世界是透過中介而來的。Google搜索偏好知道我所有設備上的默認設置,而這可能使我所理解的內容產生偏差, Google的學術搜索影響我所能閱讀的學術工作,臉書和推特搜索塑造我的網路世界,這些工具是我心中想法的延伸。但是我在網上搜索的情況也被其他人所使用,我搜索路跡上的麵包屑被跟踪、儲存、查詢、貨幣化和監控,所有這些都由服務於多個且經常相互衝突的目標的方程指引:效率、有用性、可發現性,利潤和安全性。這些工具一度是新聞的命脈,也是侵蝕記者發揮其適當社會作用的能力的關鍵力量,但在實用性和脆弱性之間的競爭中,沒有實際的脫離數位世界的方式。我選擇保持連接,但也需要對於我們所使用的工具和我們正在共同建立的數位世界保持批判性地思考。
-Taylor 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