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做為台灣有數的新聞獎,每屆受邀擔任卓新新聞獎的評審,總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深入討論,選出當年各個獎項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僅是鼓勵這類作品在內容中傳達的新聞精神,同時也是將新聞獎的榮耀頒給為了跑出這條新聞、製作出這條新聞的新聞工作者。
只是在現今的新聞工作環境中,不論是台灣社會對於記者的價值貶低、不信任感,又或者是數位時代中,記者比起以往需面臨更多的挑戰以及勞動權上的壓榨,都讓記者工作增添許多不為人所道的辛酸;第十五屆的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上,擔任頒獎者的卓越新聞獎董事林元輝,曾感嘆業界的變化,有時讓身為學院老師的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學生。
但仍有許多記者在這個圈子中默默地耕耘,不只是每屆獲得卓越新聞獎的得獎者,還有其他每天扛著電腦、揹著相機、揣著錄音筆穿梭在各個新聞現場,將他們的所見所聞透過文字或影像傳達給讀者的記者。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記者」這個職業,絕對不僅僅是鄉民口中的「妓者」,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將在接下來的期數中,不定期刊出不同路線記者的受訪文章,希望透過這些採訪內容,能讓讀者對於記者工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替數位時代下的記者工作留下一些記錄。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主編 田育志
—
受訪記者:小胖妹
所屬媒體性質:平面媒體
入行資歷:四年
負責採訪路線:醫藥線
記者是讓老闆付錢給你持續學習的工作(下)/郭馨棻
受訪者與消息來源的人脈經營
對醫藥線記者來說,醫生是重要受訪者,小胖妹打開智慧型手機通訊錄,搜尋心臟內科,令人讚嘆的一長串醫生聯絡資訊隨之展開。然而小胖妹表示,對記者來說,建立該路線的人脈還是非常重要,一開始都不認識醫生的時候,必須勤快的多跑記者會,透過各種機會認識醫生,從醫生身上多問、多聊、多學,幫助自己成為專業的醫藥線記者。
她也分享到,參加記者會的時候要多問問題,記者必須想像自己是一般民眾,為民眾去問醫生問題,得到解答。問問題除了解答民眾的疑惑之外,其實也是記者建立形象與關係的重要管道,藉此累積人脈,小胖妹因此強調,在記者會大方舉手問問題非常重要。
除了透過醫生掌握議題之外,小胖妹所身處的醫藥線記者圈同業,也是主要的消息管道之一,不同的媒體在這個圈子已組織成群組,互相交換新聞資訊與素材,彼此合作。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看line,晚上睡覺前最後一件事仍然是看line。
新聞工作的現實
除了高度緊湊的工作時間之外,記者必須面臨到的現實面問題還包括公司政策對於議題的掌握,很殘酷的現實是,記者不是想寫什麼就能寫什麼。坦白的說,不符合報社偏好的議題不會寫、衝擊報社廣告主的話題也會儘量避免,小胖妹聳聳肩表示沒有辦法,這就是媒體的現實。
也有的時候,主管會要求記者採訪特定議題追點擊率,舉個例子來說,有位醫生曾舉行較特別的婚禮,主管便希望小胖妹無論如何要訪到該名醫生,然而對方明確表明不接受訪問。最後小胖妹只好透過其他人受訪輔助,硬著頭皮完成該篇報導,這也是記者無奈而必須面對的現實。
網友對記者的批評與謾罵,也是記者每天面對的日常。面對網友的批評,小胖妹剛開始工作時很在意,甚至曾因為網友言論而落淚,但是如今她已能夠坦然看待。小胖妹分享,很多時候連記者都未必能知道事件的全貌了,更何況是網友,她自己曾經遇到報導刊出後,受訪者後悔,揚言自己不曾說過報導中的話,此時報社因為要維繫和廣告主的關係,也沒有出面成為記者的後盾,讓小胖妹面對網友攻擊時相當無力。
習慣之後,她認為其實這就是記者生活的一部分,無需往心裡去,做自己覺得對的事,無愧於自己的心才最重要。小胖妹說:「做人永遠比工作重要。」這件事她一直放在心上勉勵自己,袒蕩蕩而無所畏,面對每一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