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勢力──中東地區戰亂的源頭
中東地區現況,是由一連串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演變而來。一戰期間英法等國在中東地區發展殖民主義(colonialism),導致獨裁政權興起,獨裁同時意味著貪污、腐敗(corruption)、高壓統治及嚴格控制人民言論,這導致反對意見轉向地下(underground)發展,並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逐漸串連。
如果沒有殖民主義、獨裁政權的干擾,利比亞會是世界人民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利比亞擁有大量、供噴射飛機使用的高品質石油,且位處海灣,利比亞只需開採石油便可出口,且人口只有大約600萬,但利比亞的實際情況卻是場災難(disaster),鄰近敘利亞、葉門等國也是一樣情況。而這一切之所以發生,是因為西方國家以打擊恐怖主義之名,出兵、或暗中資助叛軍、獨裁政府,以發展己方勢力,佔領石油出口位置。
「試想當你生活在一個『婚禮上突然有架無人機出現,並殺光你所有親人』都可以被視為『正常(normal)』的地方,」類似情況在巴勒斯坦、葉門、利比亞等地區每天都在發生。在西方殖民勢力運作下,數百萬穆斯林因戰亂而死,因此當年輕人收到恐怖組織邀約時,往往毫不猶豫地答應。
為了讓這些問題的源頭──西方國家,感受到相同的痛苦,恐怖組織以眼還眼、以相同方式回敬西方國家的國土,因此,美國、澳洲、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近年來接連發生恐怖攻擊事件。
「恐怖主義」政客操弄的政治語言
伊瑪德・穆薩認為,「恐怖主義」是高度利用的政治語言,獨裁政府任意將反對者貼上「恐怖主義」標籤。
但對其他許多穆斯林來說,「我們不需要敵人(enemies),我們要的是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如果獨裁政府能開放,讓不論是經濟學家、社會主義者、伊斯蘭教擁護者、傳統主義者、反美國主義者等都能成立政黨,成為政府的一員,有能力決定國家未來,情況或許會改善。伊瑪德・穆沙說,「我們可以討論,而且我們也想要討論,但現實是,政府只會將異議份子丟進監獄。」
禁止所有反政府言論,導致人們只能私下談論真實的情緒(true sentiment),獨裁政府與民意嚴重脫節,為了對抗民意,獨裁政府將所有政府以外組織、言論,及反政府的任何事物,都貼上「恐怖主義」的標籤。
「異議份子不應該被視為恐怖份子,持有不同意見與反對(政府)兩者存在極大的差別(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a dissident and disagree)。」伊瑪德・穆薩說,半島電視台試圖尋找民眾真實的想法,並對抗「恐怖主義」對所有異議份子的標籤。
「恐怖主義」一詞911事件後遍佈各大媒體,但國際上,包含聯合國在內,出於政治目的都未曾定義「恐怖主義」,使得恐怖主義成了政治玩家(political player)使用的詞彙,「這是一個高度利用的政治語言,無益於了解中東現況。」伊瑪德・穆薩說,這也是為什麼半島電視台不使用「恐怖主義」一詞,「我不能解釋為什麼我稱某個組織或對象為恐怖主義者,我連恐怖主義的定義都不知道。」對許多異議份子而言,「他們只是希望能多一點自由、多一點追求快樂人生(happy life)的權利。」
伊瑪德・穆薩認為,媒體的工作是報導事實,而不是貼標籤(label)。911事件的事實(fact)是關於19個人挾持飛機撞毀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但將這19個人標籤為「恐怖主義者」,伊瑪德・穆薩說,「那不是我們的工作(that’s not our business),你可以用你希望的方式來稱呼他,但我們只做報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