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瑪德・穆薩將半島電視台成立稱為「媒體革命」。


 
  6/23臺大新聞e論壇邀請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網路部門經理,伊瑪德・穆薩(Imad Musa),以「恐怖主義與媒體:從半島電視台談起」為題進行演講,原訂於6/20舉辦的演講,因「卡達斷交事件」延至6/23。


 
  2017年6月5日,卡達無預警遭沙烏地阿拉伯等9國斷交,斷交國家指控卡達資助恐怖組織,並為恐怖份子發聲。24日斷交國家提出13項要求,其中包含,要求卡達關閉半島電視台。


 
  面對卡達、半島電視台不斷遭到指控的「恐怖主義(terrorism)」,伊瑪德・穆薩說,「恐怖主義」是從911事件後才逐漸廣為人知,如今甚至已經到了過度使用(overuse)、濫用(abuse)的地步,但聯合國從未針對「恐怖主義」進行確切定義,使得「恐怖主義」成為政治語言(Political word)。不同國家針對「恐怖主義」的定義,存在極大偏差(huge bias),部分國家甚至將「恐怖主義」作為打擊異己的標籤。


 
  「對抗恐怖主義的標籤是半島電視台成立的原因之一。」伊瑪德・穆薩將半島電視台成立稱為「媒體革命(media revolution)」。半島電視台創立以前,中東地區對外資訊及媒體都是由西方國家、政府掌握;但1996年後開始改變,透過半島電視台,「你可以了解更多關於生命(how life was)、中東政治、社會及其他許多事情。」


 
「中心」位置為中東帶來豐富的文化與戰亂


 
  「石油」是許多人理解中東問題關鍵,但伊瑪德・穆薩認為,單以「石油」來理解中東問題太過簡化(over simplify);應透過爬梳中東地區的「地理」、「歷史」脈絡,才能以深度觀點理解中東問題。


 
  地理上,中東(Mid-East)一詞的由來,「東」相對於發起地理大發現的西方國家。「中」則意味著這地方是世界貿易、人口遷徙、各地往來的重要樞紐。而這也是為何起緣、盛行於中東的伊斯蘭教徒足跡遍及全球。


 
  伊瑪德・穆薩以「the middle of middle」,形容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中心位置為中東地區帶來豐富的混合文化、文明(mixed culture, civilization),呈現多元的文化景觀;但做為各地往來的樞紐位置,也為中東地區帶來許多問題。


 
  如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便是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為了奪取「蘇伊士運河」主導權而發起的戰爭;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聖地──耶路撒冷,自中古世紀十字軍東征開始,也成為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衝突地區,如今仍是以巴衝突的警戒區域。

 
獨裁政權管控言論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為了保護國土,在世界各地開闢戰場,其中也包含中東;英法則為了對抗德國聯手簽訂秘密協議,在中東地區劃定邊界,成立殖民政權。


 
  但在過去,英法所劃定的邊界是不存在的,人們可以成立駱駝商隊,往來貿易不受邊界限制,因此這些強加(arbitrary)的界線,引起當地民眾反抗。為了解決反抗問題,殖民政權分化當地人民,透過扶植親殖民者勢力,維持統治。


 
  一戰結束後,中東各國爭取獨立,獨裁政權(dictatorship)在西方殖民國家暗中支持下,挾帶強大軍事力量出現,並採用高壓統治,人民無法質疑、發表反對政府意見,同時這些國家缺乏真正的公共服務(real public service),埃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世界排名甚至在400名之外。

 
  政府統治權力來自與人民簽訂的「社會契約」,人民賦予政府權力,並有權要求政府維護其相關利益,伊瑪德・穆薩說,「但這些概念在獨裁國家並不存在。」


 
  獨裁政權嚴格管控境內言論,禁止異議份子(dissident)成立反對政黨,並採用連坐方式逮捕異議份子及其家人。在這些國家,伊瑪德・穆薩說,「如果你問太多問題、發表意見,你將會被帶到偵訊室,接著你的人生會因為這個污點(a black dot)失去工作,並讓身邊親友陷入麻煩,受到24小時的監視。」


 
  獨裁政權嚴格控制國內言論,但卻為國外公司服務。曾有16歲少年,因為參加遊行遭到逮補,父親也因此入獄。但少年在遊行前曾取得Google獎學金,因此Google 出面要求埃及政府釋放少年。Google出面前,當地民眾不斷要求聲援、要求政府釋放少年,但政府無動於衷;Google出面後,隔天少年立刻重獲自由。這引發埃及國內「政府究竟為誰服務?」的質疑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