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辨別假新聞嗎?其實比想像中還難/涂敏編譯
自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假新聞持續壓倒著真實新聞,假新聞的影響不斷被辯論且被政治化,在此過程中,「假新聞」一詞逐漸失去其原意,成為了一種具有政黨偏向的侮辱。然而,一個基本的問題仍待解答:人們能夠從假的資訊來源中辨認出可信的資訊嗎?
根據多項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人對自己辨認虛實的能力很有自信,但隨著媒體景觀愈加碎裂、無數資訊來源被捏造為具特定意識形態偏好,辨別出假新聞可能比看似的困難。
為查明見識廣博的人們能否辨別真假,我*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約700位大學生進行了一項研究,這些學生主要是對時事抱有興趣的政治系學生,時常在線上或線下讀報和看電視新聞,我原先以為他們能夠輕易察覺假新聞網站,後來卻證明我是錯的。
首先,我向這些學生展示許多真實新聞網站的橫幅圖片,從加拿大的菁英日報—《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到主流網路媒體如《Yahoo新聞》,以及更有政黨傾向的媒體如《赫芬頓郵報》(HuffPost)、《福斯新聞》和極右翼媒體《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彼此大不相同。儘管該研究是在美國之外進行,但加拿大人對於美國媒體並不陌生,時常接收美國的新聞來源,藉以追蹤美國政治動態。
我也向他們展示3個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異軍突起的假新聞網站標誌圖案,其一為《ABC新聞網站》(ABCnews.com.co),其名稱和標誌都酷似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第二為《波士頓論壇》(Boston Tribune),第三則為《世界真實新聞》(World True News)。
在檢視過這些標誌後,學生們被要求為每一種新聞來源的可信度在0到100的級別間做出評比,100代表非常有可信度,0則代表沒有可信度可言。毫無意外地,《環球郵報》被視為最具可信度的媒體,由下列圖表可知,其平均分數為68分。
然而,其中兩個假新聞來源的評比卻令人大吃一驚,非法仿造ABC新聞圓形標誌的《ABC新聞網站》平均獲得52分的可信度分數;標示著「你能信任的新聞」(News you can trust)口號的《波士頓論壇》則獲得54分,這兩家媒體都意圖顯得像傳統的新聞網站,未能查覺的新聞消費者便接受其為正派的媒體;《世界真實新聞》僅獲得33分,大概是出於兩個原因:讀者認為該網站自稱「真實」一定有鬼;另外它的標誌看起來也比較不同於傳統的新聞網站。
圖:5家真實新聞媒體與3家假新聞網站的可信度評比
詮釋該研究的意義並不能全然從這麼直接的角度出發:一方面來說,受調查者會給《ABC新聞網站》和《波士頓論壇》相對較高的分數,只因他們對這兩家媒體不是那麼熟悉,的確,相對多數的受調查者為這兩家媒體打了中間分數,可看作是出於缺乏熟悉度而為的自然反應;且由於受調查者並未實際看到任何媒體內容,若讓他們搭配閱讀可疑或是明顯有錯的新聞內容,我們不確定假新聞網站的可信度分數是否會有所改變。
然而,我的研究與最近其他學者的研究有著一致的結果。幾個月前,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員發現,中學和高中的年輕學生難以區別好的資訊來源和可疑的資訊來源,例如,有82%的學生無法從真實新聞報導中辨別出業配內容。
我的研究指出,同樣的問題或許也延伸至熱衷關注政治的大學生,甚至在廣大公眾之間可能存在相同問題,尤其公眾還包含更多較少接收新聞、對時事較無興趣以及教育水準較低的人們。
此外,意識形態也明顯影響著受調查者如何評比新聞網站可信度。佔調查樣本多數的自由派思想學生會認定看似真實的假新聞網站如《ABC新聞網站》和《波士頓論壇》,以及形如其名的假新聞網站如《世界真實新聞》較有可信度,更甚於《福斯新聞》。
該研究得出的意涵是令人擔憂的,當我們被提醒要成為自己的資訊守門人,許多人卻缺乏足夠技巧去區辨真實新聞以及騙點擊率的錯誤釣魚內容,且意識形態與政黨傾向的偏差也造成虛實更加難辨。
連「數位原住民」都可能落入假新聞網站陷阱的事實,暗示了媒體識讀教育必須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環,大學教育也不例外。
*作者Dominik Stecula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候選人,以及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協會博士及研究員。
————————–
作者:Dominik Stecula
編譯: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