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於7/27(四)舉辦兩場研討會,「新媒體技術創新與跨領域大數據應用」與「4K發表會與超高畫質節目製作應用」。公共電視於105年開始執行「超高畫質電視示範製作中心及創新應用計畫」配合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建置超高畫質電視製作中心與4K超高畫質各類型節目與原創內容製作。公共電視透過兩場研討會與各界分享計畫結果與應用案例。


 
  〈超高畫質電視示範製作中心及創新應用計畫〉包含「超高畫質OB轉播和外景製作實例分享」、「超高畫質戲劇《起鼓出獅》製作實例分享」、「超高畫質紀錄片《蜂狂2》製作分享」。

 

 

超高畫質OB轉播和外景製作實例分享
 
  公共電視導播梁遠毅分享2016年開始的4K超高畫質的轉播經驗,剛開始4K超高畫質的轉播,是混雜HD高畫質的器材,直到轉播五月天演唱會及世大運,4K器材才慢慢到位,全面升級OB車。梁遠毅認為,現階段4K轉播遇到的問題,與過去轉換HD的情況類似,目前4K鏡頭並不普及,只能使用定焦鏡頭拍攝,使得拍攝難度增加,加上4K存取的資料量大,備份檔案耗時,也需克服影音同步的問題。


 
  梁遠毅對未來拍攝4K超高畫質的建議,由於4K畫質的提升,對演員妝髮、道具的精緻度更加要求,因此應對影視工作者加強宣導;梁遠毅希望增設檔案管理人員,應配置專業人員去管理檔案,不應由助理兼任,應培養檔案管理的專業,提高後製效率。


 
超高畫質戲劇《起鼓出獅》製作實例分享


 
  《超鼓出獅》製作人 郎祖明、梳化妝張如衡則分享了4K戲劇製作過程。郎祖明認為4K最大的問題是後製,台灣現在能後製4K的地方不多,所以增加相關成本。4K後製時,必須先將檔案降至小檔,剪輯完成後在還原回大檔,如果檔案管理不佳,就容易出錯,因此郎祖明也認為,檔案管理人員非常重要。


 
  此外,郎祖明認為,「未來細節越來越重要」,《超鼓出獅》前置作業花很多時間,由於4K對細節的要求更高,所以增加前期的準備。4K拍攝製作遇到的問題是,目前4K攝影機只有定焦鏡頭,使得動態拍攝上,需要一直更換鏡頭,畫面易失焦,因此需增加跟焦手的配置,增加拍攝的難度,費時費工。


 
  《超鼓出獅》梳化妝張如衡則認為,要兼顧4K品質,會增加化妝的時間,4K拍攝下,化妝要非常細心,希望未來能重視梳化妝的專業,增加化妝的時間和經費,有限的經費很難達成4K超高畫質所需的品質。張如衡曾到日本、韓國學習化妝技術,張如衡認為,日韓的彩妝技巧成熟,希望台灣的梳化妝能借鏡國外的經驗,才能達到4K超高畫質的品質。


  
超高畫質紀錄片《蜂狂2》製作分享


 
  公共電視製作人賴衍銘與國際合作拍攝《蜂狂2》,運用4K技術拍攝科學紀錄片。賴衍銘提到,《蜂狂2》花了四分之一的預算在前置作業,但前置作業的完善是必要的,賴衍銘認為紀錄片進入4K,要落實前置作業,做好風險控管。製作上遇到的問題,4K的設備多且笨重,增加運輸成本,且4K的技術尚未成熟,檔案拷貝、後製運算耗時。在HD製作下,動畫的算圖時間若為五分鐘,在4K製作需耗費20分鐘;賴衍銘建議,因優先考量節目價值,不要迷信技術。紀錄片拍攝一定要做各種評估,靈活運用各種設備特色,可以善用HD、手機進行拍攝,或使用資料庫的檔案,要能夠活用資源,控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