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別再上川普的當(下)/林佳樺編譯
無法打贏這些口水戰並不是新聞媒體要克制反擊衝動的唯一原因。當第四權墮落到川普總統的等級,那些真正重要的新聞反而沒有被報導,或著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同一天當中,當新聞媒體還在大驚小怪川普總統針對MSNBC的布里辛斯基的粗鄙推特發文時,白宮正在推動新的旅行禁令(travel ban)。
當川普因為張貼毆打有CNN標誌的人身影片而掀起憤慨的同時,參議院據稱已經送了兩則新的、秘密修改後的醫療保健提案到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新制定的旅行禁令跟醫療保健法案的修改都是很重要的報導。但是當閱聽人轉進有線電視的新聞台跟週日節目時,他們能得到的內容只是一堆憤慨不平的媒體針對川普輕蔑言論的報導。
在這些自我反思報導的混亂之中,比起報導美國大眾的利益相關之事,新聞媒體似乎更關心自身的利益。而媒體這樣子的作為其實損害了他們跟閱聽觀眾之間的關聯性,他們同時也餵養了一種不佳的觀感:哥倫比亞特區新聞界(D.C. press)是利己的上層菁英。
捍衛媒體人士則堅稱高強度與高頻率地報導川普跟媒體之間的爭戰有其必要性,這是作為一種防範新聞媒體自由被蠶食鯨吞的手段。這樣的擔心其實很合理,如果政府的作為是會阻擋新聞媒體發揮其第四權的功能,真實呈現的報導是有必要的;但川普在推特上這種像小孩一樣耍脾氣的發文,根本沒有報導價值。
況且,美國民眾根本也不需要媒體來說服他們總統的行為其實非常脫序。根據一份最近猴子調查(SurveyMonkey)的線上民調顯示,大部份的美國人不認同他使用推特的方式。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瑪麗士民意調查(Marist poll)顯示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美國人相信在川普上任後,華府的文化素質惡化。
新聞團體應該要用更明智審慎的態度決定要針對川普的攻擊做出多少報導上的回應。
新聞窗口應該是要投注更多的播出時間來報導像是:總統的行政命令、國家環境保護局(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新制定的規範、透過減員來癱瘓國務院、刪減學生補助和食物券計劃的經費、政府目前不餘遺力地要大幅修改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以及中東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動蕩不安這類的事件,而非把焦點放在那些反媒體的無恥推特發文。
美國最高法院曾在越戰期間裁定新媒體組織有公佈五角大樓文件(Pentagon Papers)的權利,最高法院大法官休戈•布萊克(Hugo Black)寫著:「新聞媒體享有被保護的權利,使之可以真實呈現政府的秘密,以達到告知人民的義務。」當新聞媒體決定什麼時機跟如何報導川普的同時,必須在心中存有這樣的標準來呈現好的報導。
不要再上川普反媒體言論的當了,於此是沒有任何勝算可言的。
——————————-
作者:Jessica Yellin
編譯:林佳樺
原文網址:http://www.latimes.com/opinion/op-ed/la-oe-yellin-trump-media-solipsism-20170707-sto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