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日常災害&慈善救濟

捐助者可以如何支持新聞與資訊流通以利強化社群(下)/林佳樺編譯


 
支持信譽好的報導平台


然而要支持當地的新聞台,或是支持當地新聞台跟全國性監察機構(像是Propublica跟調查性報導中心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之間的合作,慈善單位都扮演著很關鍵重要的支持角色。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相同理念的團體可以確保報導品質與責任,其中也包括提供大眾媒體素養訓練的監察組織和團體。


 
找靈感?


聰明芝加哥(Smart Chicago)發展了一個簡單雅致的社群記錄者(Documenters)計劃,這個計劃讓大眾可以記錄當地社區會議跟論壇討論的內容並發佈他們的筆記到網上,讓大家都讀得到。城市調查局(City Bureau)早已經採用這個計劃並在芝加哥擴展這個計劃。

 

聰明芝加哥的記錄者計劃。照片提供:Daniel X. O’Neil


 
強化當地新聞與資訊的基礎建設


談到「基礎建設」,我指的是什麼?就最簡單的形式而言,慈善單位可以提供各種新聞與資訊平台們一般性的營運支持,同時也強化他們彼此之間的連結和合作。在紐澤希,有著騎士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支持,道奇基金會(the Dodge Foundation)協助建立了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的媒體合作中心(Center for Cooperative Media),其作為一個中心樞紐,在紐澤希地區提供協助與服務給記者、新聞台以及媒體相關團體們。媒體合作中心同時也增加跟非營利組織、社區領導者、其他大學或是當地政府官員們的服務與合作。


 
找靈感?


自由媒體(Free Press)的新聞發聲(News Voices)計劃(目前在紐澤希和北卡羅萊納州運作)藉由一步一腳印推動社群對話和不間斷合作的方式來建立新聞媒體與大眾之間的互信與尊重,以利推動當地新聞的永續性。

 


自由媒體的新聞發聲計劃,位於紐澤希。照片提供:自由媒體


 
不熟悉「媒體」資助的捐助者可以利用的資源


對於那些尚未把自己視為「新聞」或是「媒體」資助者的人或團體,但現在開始覺得有其迫切性而且也想要開始投注這一塊,這邊有一些資源你可以參考: 

 
1. 推薦這個很棒的入門指導:美國新聞研究機構(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發佈的媒體與新聞的慈善資助指導

 

2. 媒體影響力(Media Impact Funders)是媒體資助的互聯網,在這個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其中運作的項目包括新聞發佈、空缺分析、策略運用,它們對於剛接觸這個領域的新資助者也很願意提供協助。


 
3. 騎士基金會一直以來鼓勵並支持把社群新聞跟資訊作為基金會集資策略的重 心,透過它們的社群資訊挑戰計劃(Community Information Challenge)、媒體學習 研討會(Media Learning Seminar),以及一些出版物,像是社群資訊工具箱(Community Information Toolkit)來操作。


 
4. 民主基金(Democracy Fund)的當地新聞實驗室(Local News Lab)則是一個一直在擴大的資源寶庫,許多記者或是資助者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靈感、建議、或是操作方法。


 
天然災害跟因為仇恨與無知而在夏洛蒂鎮發生的女子謀殺事件,以及其種族衝突事件後所發生的各種事件,都是觸發我們覺醒並意識到藉由慈善單位的力量跟角色來鞏固社群,是有其急迫性的。我們不能忽略這無時不存在的急迫性以及慈善單可以提供的即刻行動與協助,利於提供長期的資源與協助來建立更完善接受資訊與參與感的社群。


 
——————————-


作者:Molly de Aguiar


編譯:林佳樺


原文網址:https://medium.com/@MollydeAguiar/natural-disasters-daily-disasters-and-philanthropy-5080737578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