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化Google、臉書以及Amazon的必要性(三)/林佳樺編譯
但最終我們仍要面對的還是人工智慧(或著是另一個沒那麼亮眼的名字:機器學習)。有些人會臆測未來會有像是魔鬼終結者那樣的天網(Terminator-style Skynet),但我們目前在AI人工智慧所面臨的實際挑戰更是迫在眉睫。在過去這幾年,每個龍頭平台公司都把投資重心放在這個領域。Google的企業發展負責人最近表明:「我們肯定是把AI當作第一重心。」
「當這些AI公司大量累積影響力的同時,如果我們只是想著如何修改次要的法規是沒有用的。」
當AI人工智慧進入平台運作的方程式:對訊息資訊貪得無厭地獲取以及贏者全拿的網路推動效應,這些平台的作用力會更加擴大。其中的良性循環則是:更多的訊息資料可以促進更好的機器學習,這也代表了更好的服務會被提供,因此也會帶來更多使用者,更多的使用者則再度帶來更多的訊息資訊。目前來說,Google正在使用 AI改善他們鎖定的廣告產業,Amazon則是利用AI來改善它們獲利極高的雲端計算經營模式。當有一家AI公司可以超越其他競爭者並在前方帶領,這些改變的力量很可能逐漸地把平台推向更強大的位置。
那答案是什麼?我們才剛開始掌握這個問題而已。在過去,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像是公用事業(水、電…等等)或是鐵路運輸等資源所享有的是大規模的經濟,服務的是大眾的利益,它們都是主要收歸國有事業的候選者。為了解決這種新產生的平台壟斷問題,我們可以仰賴這種傳統古老的方法,把它應用在我們的數位時代。
這同時意味著把掌控網路跟數位基礎建設的權力取回,而不是讓它們淪於追逐利益跟權利的經營工具。當這些AI公司大量累積影響力的同時,如果我們只是想著如何修改次要的法規是沒有用的。如果我們不接管這些壟斷平台,我們就是冒著讓這些企業掌有並控制二十一世紀社會基礎建設的風險。
——————————-
作者:Nick Srnicek
編譯:林佳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