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在新聞傳播上的應用-PCMag.com丹・柯斯塔(一)/廖家慧
PCMag.com總編輯丹・柯斯塔
隨著大數據觀念興起,媒體產業轉型,在數位媒體時代要保有競爭力,PCMag.com總編輯丹・柯斯塔(Dan Costa)指出,善用線上GA等分析工具、了解社群媒體演算原理、理解統計數字,培養將數據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能力尤為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0月19日共同邀請美國科技網站PCMag.com總編輯丹・柯斯塔針對「大數據在新聞傳播上的應用」與國內媒體人進行座談分享。會議中邀請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之瑜、雅虎台灣媒體事業部總編輯李怡志以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與會共談。
當社群媒體成為主要的新聞提供平台,媒體必須找出獨特之處創造市場價值
丹・柯斯塔表示,當今的新聞內容若要觸及更多群眾,必須透過社群媒體。以美國為例,有50%的讀者閱讀新聞是透過Facebook去攝取,不是透過報紙、電視、雜誌或是主動進入媒體網站閱讀,而是被動的接收Facebook選擇的資訊。於是Facebook成為最有力量的新聞提供平台,衝擊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
Facebook不僅是強大的出版工具,也是強大的社群媒體,但基於營利目的,營生模式是透過散播資訊的方式來賺取廣告費用,因此新聞媒體要特別注意如何不讓新聞內容被廣告內容所取代。Facebook透過演算法決定資訊的傳播,身為媒體人必須了解其中原理,才能有效的將資訊散播出去。
然而,與會的彭博新聞社記者指出,便宜、操作容易、使用者龐大等優點,導致許多新聞媒體轉向主攻社群平台的經營,但也有部分媒體將自身媒體入口網站做的很好,像是紐約時報,許多人還是依賴紐約時報的入口網。在現今數位媒體的時代,媒體是否該棄守入口網站,轉向經營社群?
面對這項疑問,丹・柯斯塔認為必須找出自身的利基點、獨特之處,讓消費者獲得良好的體驗,透過獨特的設計、觀點、或是幽默感做出差異化。當市場上的商品都趨於一致化時,單純提供事實已無法生存。尤其現在Google、Twitter、Facebook都有編排新聞的能力,能夠為讀者導讀,一般網站要具備此能力非常困難。因此每家媒體應該了解自己的閱聽眾從何而來,從中找到最適合吸引閱聽眾的方法。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之瑜則認為,散播新聞的管道要多元,像是華盛頓郵報依然保有各式各樣的電子報發送新聞的模式,約莫四五十種,管道多元,觸及對象自然也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