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媒體的新路徑(下)/吳淑鈴
新路徑(二):數位化革新 記者從事更深入的分析報導
《日經新聞》1972開始跟IBM合作,將內部編輯作業數位化。1984年把數位化內容儲存在電腦上提供搜尋。1996年更成立Nikkei Net,讓讀者可透過網路搜尋新聞內容。「一開始以紙本為主要市場,但近年逐漸減少之後,就要加強數位市場,《日經新聞》在2010開始推出電子版的收費服務。」他表示,紙本的新聞可以在網站上閱讀,同時也推出只在網站上才能付費閱讀的新聞,「2010年付費讀者達50萬人,可彌補逐漸下滑的紙本發行量。」他說。
另外,井口哲也表示,今(2017)年一月份,《日經新聞》開始運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撰寫財報新聞。AI讀進日本上市公司的資料之後,可以編輯出一些簡單事實的報導。「財報不是很有趣的新聞,一個編輯大約要花60分鐘編寫,但AI大概兩分鐘就可以完成。」他說,日本有上千家公司,有些公司的財報可能會到20、30頁,AI可幫助報社從龐雜的資料內容裡抓出重點,並編輯出相關報導。
使用AI報導單純事實的新聞,記者從事分析,提高《日經新聞》的附加價值。「對於讀者而言,AI提供的新聞品質可能只有60分,但因為速度很快,還是有它的價值。」他表示,上市公司非常多,很多公司都有數十頁的財報內容,加上各家企業發布財報的時間接近,記者人力有限,難以短時間處理龐大資訊,AI可增加處理大量財報的效率。
數位化讓報社重新思考新聞報導價值和面向。井口哲也表示,關於每則新聞的閱讀人數,「過去是根據想像,但數位化之後,其實跟過去的想像有很大落差。」他說,過去依據單純事實的報導無法吸引讀者付費,價值也不高,「一定要有一些背景,或是將來對社會的影響,這樣的分析才會讓讀者願意付費。」他舉例說明,譬如日本央行的經濟變革,付費讀者想知道的是金融對股市、對將來的生活有什麼影響,而不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經濟變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