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th卓新獎:記者最扎實的訓練-調查報導獎/吳佳穎 

 
調查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調查報導是記者最扎實的訓練,盼重拾閱聽人信心

 

《報導者》總主筆李雪莉(圖左二)提到,《報導者》嘗試以這兩年進行調查報導的經驗為基礎,建立調查報導方法論。
 


調查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由網路媒體《報導者》記者李雪莉、鄭涵文、蔣宜婷、林佑恩、陳貞樺、吳政達、黃禹禛、李法賢、王珣沛,以「造假.剝削.血淚漁場」獲獎。從昔日恩師張錦華手中接過獎座,李雪莉感謝評審的肯定與《報導者》董監事、贊助者童子賢,及眾多小額募款人的支持與肯定。
 


李雪莉說,這份報導的最重要的主角不是參與其中的網路、文字工作者,而是遠洋漁業上的海上漂流者,他們是上萬名的境外移工、是輪機長、是海上觀察員,「因為他們血與淚的故事,才讓我們揭開台灣遠洋漁業背後的真相。」
 


這份報導也促成檢察官重啟漁工Supriyanto之死的調查、境外移工薪水也從每個月300美元提升到450美元,李雪莉說:「我們很欣慰這個報導能引起真正的改變,但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希望台灣能成為遠洋漁業負責任的大國。」


 
連續兩年獲得調查報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獎項,李雪莉希望現場媒體主管能多多支持旗下記者進行調查報導,他說,「過去兩年我們發現其實台灣調查報導很荒蕪,我們在進行調查報導的過程,常覺得沒有資源、甚至沒有方法。」


 
因此「報導者」嘗試以這兩年進行調查報導的經驗為基礎,建立調查報導方法論,並希望透過卓新獎及相關社群分享,讓報導者這兩年建立的方法論能分享給更多同業媒體。李雪莉說:「調查報導不但是訓練所有記者最扎實的能力,也能重新拾回閱聽人對記者信任。」


 
調查報導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移工孩子

 

謝孟甫希望透過「不存在的孩子系列報導」,讓政府正視移工孩子的生存困境。


 
調查報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獎項由民視記者沈雅雯、謝孟甫,以「不存在的孩子系列報導」獲獎。


 
「移工新聞一向不被大家看重,報導往往不是逃跑就是負面新聞。」謝孟甫說,但我們的記者在新聞角落發現很多移工媽媽帶著小孩子逃跑,或是因為處境堪慮,狠心拋棄孩子。民視《異言堂》經過幾個月的追蹤,找到隱藏在台灣社會角落的案例,以及在台灣角落艱苦生活的移工孩子。謝孟甫說,這些孩子在台灣生活,但卻無法取得國籍,同時也不被母國承認國籍,無國籍讓這些孩子在生活、生活上面臨許多困難。


 
謝孟甫說,希望透過這一系列個案真實的故事,讓政府正視移工孩子的生存權問題,並放寬相關法律條文,讓移工孩子能以更寬鬆的方法,取得居留權,或讓他們回到母國,跟其他孩子一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