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預測(二):社群媒體帶來的衝擊/朱弘川摘譯


 
3. 社群媒體和通訊軟體的未來(Social Media and Messaging in 2018)
  


 
除了假新聞和平台業者間混沌不明的關係外,社群媒體在2018年還有什麼值得期待?


 
Targeting the Tweens
前青少年期(未滿13歲)使用者增加


 
事實上,一位未滿13歲的孩童,是不被允許擁有臉書帳號的。根據家長教師聯誼會(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 National)的研究,在美國,每五位家長中,有三位表示他們家中未滿13歲孩童有使用通訊軟體、社群媒體或以上兩者的習慣;有2/3孩童擁有自己的行動裝置,其中更有超過90%擁有另一台與他人共用的裝置。


 
為了這個特殊的年齡層市場,臉書Messenger的兒童版(FB Messenger Kids)將在2018年推出,儘管在使用上仍需要經過家長批准並驗證聯絡人,但家長並沒有權查看內容本身。這款新的應用程式與原本的Messenger服務是可共用的,所以成年人不必下載這款應用程式,孩童使用時也不會被自動連結到臉書介面上,但臉書的想法是,愈早開始愈好。可以預見的是,臉書最終會發展成一個更適合全年齡,兼具育教娛樂內容的平台。


 
現在FB管理團隊中有許多是為人父母者,他們所創造的是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這倒也不令人意外。


 
Mobile Story Formats Hit the Mainstream
行動裝置的敘事風格將成為主流


 
Instagram 限時動態(Stories)擁有超過2億5千萬使用者,己超越了Snapchat 成為時下「滑世代」的首選。使用者可以輕易建立幻燈片,並搭配動畫(添加濾鏡、效果、文字和貼紙),還可以創建即時影音內容,以供將來保存。新聞記者也開始使用這些工具來報導他們的題材。


 
我們將在2018年看到更多這種視覺上,可滑動的敘事風格。臉書也打算推出自有相對應的服務,未來也可能與Instagram串聯共享。中國的新浪微博也不落人後,而韓國的Kakao也打算跟進。臉書已證明,這些軟體的功能是可以輕鬆複製的,未來可望看到更多的主流媒體在自有的網站和應用程式上部署相同的軟體,同時也讓提供或具有這些格式的第三方平台業者受惠。紐約時報也己開始投資Snapchat和Instagram,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Alf Hermida也認為,新聞機構可以對小說和新興的敘事方式進行投資,並從中得到些許刺激。


 
4. 社群媒體對傳統電視挑戰(Social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Television Intensifies)


 
臉書創辦人佐克伯將線上影音發展視為未來的大趨勢,但是臉書與其主要競爭對手YouTube或Netflix之間仍有些許問題待解決。臉書即時影音(Facebook Live)並沒有如預期的受歡迎,而嘗試製作網路節目,將原創節目臉書「Watch」變成娛樂收視終端的想法,也功虧一簣。但臉書只會更努力來面對影音內容發展上的挫敗,2018年對臉書和其他有心進軍線上影音的矽谷挑戰者來說是關鍵一年。
 


Facebook Becomes a Media Company
臉書已成為媒體公司


 
Facebook已承諾花費數十億美元進行線上節目的製作,預計2018年會有更進一步大動作。Facebook正在考慮投資「達人秀」(hero shows)這類型的節目,甚至可能首次擁有節目版權。諷刺的是,這將與當初臉書宣稱不會成為媒體公司的說法互相矛盾。


 
從這角度來看,臉書的競爭對手將是Netflix和Amazon,而不是YouTube。因為長篇形式的線性內容看來不符合社交媒體的規格,較適合在電視大小的屏幕上觀看。由此可見,臉書仍有許多待努力的地方,也需要轉變消費者的期望。


 
Sports Rights as Short Cut to Success
體育賽事轉播權做為成功捷徑


 
獲取獨家必看內容,或許是改變收視習慣的最快方法,這裡所指的就是熱門的運動賽事。Amazon已經獲得了NFL美式足球Thursday Night賽事的轉播權,以幫助建立自有的品牌形象。Amazon也以每年1000萬英鎊左右的價格打敗英國Sky TV,取得英國職業網球巡迴賽的轉播權,這是Amazon首次在美國之外進行的重大收購。臉書也打算購買印度超級板球聯賽的轉播權,但輸給了媒體強人梅鐸(Rupert Murdoch)的星空傳媒,現在據說對美式足球2017-2018剩餘賽季行動裝置的獨家轉播權有興趣。


 
預計2019-22英超足球聯賽也將掀起一場轉播權大戰,英國和海外轉播權將於今年2月份完成競標,臉書、亞馬遜和谷歌都有可能參與其中。意味著職業球隊將可能大幅增加營運支出以符合轉播單位要求,而科技公司和媒體公司之間的聯合投標則可以使球團成本降低。

2017年媒體、新聞業、科技業回顧/朱弘川摘譯

2018年預測(一):新聞業的轉變/朱弘川摘譯 

2018年預測(三):商業模式的移轉/朱弘川摘譯

 


————————–


作者:Nic Newman


摘譯:朱弘川


原文網址: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risj-review/journalism-media-and-technology-trends-and-prediction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