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的董事長、四位董事及總台長、副總台長等人,最近突然集體辭職,他們聲稱受到新聞局不當的干預,再一次顯現政府預算支援的傳播媒體,急需有一套公正、專業的人事及營運制度。
兩個月前,中央通訊社改組,將綠朝時代酬庸的董事長及其他主管,清除殆盡,但隨即不知依何原則,又安排了一批親藍人士擔任上項職位,筆者曾為文批評,希望此風不再,而應以中立、專業、制度來營運公共媒體,讓這類媒體有健康的傳播空間,讓工作同仁不必因政黨輪替,而被迫改變報導立場,當時新政府上台不久,應變不及,只好依例酬庸。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視,最近行政院函請立法院,重新提名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會人選,總共十三位。依原則這些審查委員應是社會公正人士,但民進黨推薦的三人有鄭優、金恆煒等,無黨聯盟提名一人黃光國,國民黨提九人有洪秀柱、李慶安、郭素春、孔文吉等四位立委。
再由他們選出六位行政院補提名的公視董事候選人,每位要獲四分之三的票數支援才能過關,但依《公視法》:同一政黨董事不得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一。可見公視董事的產生辦法相當繁複,但其實並不周延;其一,國民黨提名的四位立委,及民進黨所提人選,符合「社會公正人士」嗎?其二,如須獲四分之三審查委員票數才能過關,那麼未獲國民黨九位支援,想要過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顯然這項辦法有多數暴力的陰影。
以國民黨完全執政,又可控制立院四分之三票數的絕對優勢,將來這些公共媒體的負責人,其立場及傳播路線不偏藍,行嗎?走了提倡置入性行銷的民進黨,來了完全控制的國民黨,對國家社會並不公平,對自酗膝縑B客觀的新聞人,更是無所適從,但相反的,如果國民黨能利用優勢,拋棄過往政黨利益,為我國制定一套真正公平,不受政黨利益影響的制度,讓公共媒體真正發輝其弁遄A才是台灣之福,才是先進的作法。
中央廣播電台的人事任命,一直都有問題,因為長期以來它就是當局安插人事的籌碼,記憶當中,當年蔣孝武就在央廣擔任過要職,八、九年前國民黨執政的末期,連戰的愛將、長期的機要朱婉清,也被任命為央廣的董事長,不問她的專業背景及傳播工作經驗,就讓她擔任該職,最後她因辦公室的裝修涉嫌貪汙,慘被修理,至今亡命海外,她的作為固然不對,而當時國民黨的政治任命,輕視媒體,玩弄媒體的心態,更是可議。
於是在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執政有樣學樣,用央廣人事任命權,幾度作政治酬庸或分贓之用,因不同黨派的人在央廣主事,當然就發生了傳播路線的不同,一個原先定位為「替台灣宣傳」的電台,轉而為嚴厲批判馬政府的電台,最後發生高階集體辭職的現象。
其實,現在是我們該為央廣定位的時候了,它到底是傳播媒體,還是宣傳工具,當年是國民黨及政府的對大陸及海外的宣傳電台,在台灣甚少有人收聽,它的性質與情況現在改變了沒?如果仍是原先的定位,則應將其劃歸為國安情報單位,由相關單位派員管理運作即可,不必煩神為每屆董事會的組成傷腦筋。如果其尚有對內傳播的功能則應將其裁撤,因目前傳媒太多,而其效益不張,為節省政府預算,當然可將其廢除。(本文2008.10.7 於蘋果日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