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因孩子就學之便在一年前搬家,當時並未將已經用了十五年的小電視搬走。有鑑台灣多數電視節目觀之無益,又希望家人能有更多時間相處,故決定試試看不要買電視。從去年五月迄今,我們家沒電視,很多客人來家裡也發現客廳沒電視,其實臥房也沒有。
一年時間不算短,算是一個實驗期。這一年我約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時間晚上在家,根據觀察,沒有電視的好處非常多。首先,家人互動的時間增加。因為沒有電視,沒有任何人盯著電視過日子,家人有更多時間彼此互動,除了分享談心,甚至包括更多溝通的衝突。這並不代表關係越來越壞,而是更多彼此理解。這些理解都是教導孩子和孩子彼此以及對父母建立信心與安全感的機會。
其次,大家有機會花更多時間以多樣方式成長。例如家裡四個人都可學提琴、學鋼琴,做手工,學糕點。我們兩個孩子在小學沒畢業已經在社區大學當老師教糕點,可能是全國社大最年輕的老師。他們還記得許多國內外的長輩朋友的生日,創造各樣的卡片禮物使人歡欣。他們學到對人的在意與關懷。某些時候,我們發現運動量不夠還可以一起去游泳。晚近,小女兒甚至發展出教琴的興趣和耐心,做父母的老師。
另外,可以多些時間在書櫃裡找喜歡的書。似乎聽過一種原理,說人聽字速度不及閱讀快,而且閱讀對增加詞彙和理解文脈的幫助比較大。電視吸引人,但某些時候對思考的幫助可能小於閱讀。現在孩子們在自學荷蘭文、芬蘭文、挪威文。我從北歐帶回來的老人照顧資料,有一部分孩子比我先看懂意思,大家都很高興。如果有了電視,難免不發生一直盯著看的情形。時間有排擠,體力有耗損,到了該做功課或者要討論事情時,已經沒有多少心力了。
孩子在學校的功課如果有疑問,親子間有更多時間可以討論,還包括討論一些學校活動的問題和選擇。不管孩子的疑問解決多少,至少感覺到父母在意她們,也有些問題可以激盪出更好的想法,而不是只有拿自修起來抄答案。這樣可以創造真正知其所以然的學習,走出考試填壓衝成績以外什麼都不知道的學習模式。
還有一個優點是在我們家孩子沒有機會從電視學來一些粗俗的用詞或某些以打鬧吸引人的連續劇中深具傷害與衝突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她們花更多時間看聖經和古文觀止還有唐詩這些典章。在慢慢學表達的過程,她們可用的典雅詞彙增加,能夠透過豐富的語言駕馭情感表達自己,能這樣自然可以少用大聲叫罵或暴力的方式,而能與人理性和緩堅定自信的溝通,甚至用唱的和彈的。也許有人會懷疑,沒有電視是不是脫離社會或者小朋友之間談話會因沒看其他人看的節目而疏離。十六年前我在從事媒體識讀活動時就有人問過這類問題。根據我的經驗,不必那麼擔心。因為孩子不看電視不等於完全停止一切生命經驗發展,也不代表停止收集資訊。如果有好的影片,我可以幫家人設法取得,大家花有限的時間看過,這和習慣性的打開電視發呆的看,節省不知多少時間。
現在網路也有機會收集資訊,偶而看報紙也可以,和有見識的人談話也可以,廣播也很好。電視實在不是唯一的管道。孩子與人溝通的自信不必只來自有沒有看卡通和那些重播又重播刺激畫面爭取收視的新聞台。看多了還可能學到很不入流的中文,例如「官員可以說是正在做一個檢查的動作」之類的,更不用說一些為了報導吸引人而扭曲是非的價值觀。同時,孩子們和朋友談話時,也知道世界很大資訊很多,少看一個日本卡通也許她真的不知道,可是她知道也經驗了很多很多那些一直看卡通的童學不知道的人與事,所以沒什麼好自卑的。
我們家沒電視有電腦,但孩子也不打電玩。我曾有些朋友帶孩子來我家,對方孩子一進門就衝向電腦要打電玩,完全不顧在哪裡,我也看過有的孩子因為電玩玩很多,即使和祖父母同桌在餐廳吃飯也一直看著電玩,旁邊是長輩還是一棵樹或者垃圾桶,對這孩子好像沒有什麼差別。這並非許多家長老師所樂見,還擔心以後變宅男娘砲什麼的。但造成她們這樣的卻是其來有自。
電視提供娛樂、求知和營造社交話題等多種功能,這是事實,然而並非只有電視可以達到這些目的。過去十六年我走訪了十幾個歐美國家的公共電視,直到今年我還在這種旅程。什麼叫做高品質的節目,什麼叫做真正有益社會的節目,實在也看了一些。相較之下,我們這個商業電視激烈競爭而政府管控失能的國家,不論新聞、綜藝和戲劇,可議之處甚多,要依賴電視還是要從其他管道得到求知和娛樂,實在可以斟酌一下。以電視作為唯一或主要休閒選擇,恐怕是貧乏了些。以上是個人經驗,未必別人認同。沒有電視的客廳和臥房,使我家生活美好,也願大家的家庭都有豐富的生活和良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