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素養教學法:媒體素養教學要領
文/本刊編輯
媒體素養教育這個教育學領域,資歷尚淺,無論是課程或教學法都還在摸索之中。比較明朗的,是課程結構方面學術界逐漸取得了共識,在高中以前才取隨機融入,進入高中才開設專門科目供學生選修。媒體素養前階段是議題,後階段是學科領域知識。隨機融入教學沒有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教材,完全依賴老師的個人教學熱誠,對一般教師顯然是教學挑戰。正是這個原因有不少學者主張媒體素養的教學必須常態化,以獨立科目的形式排入課程表之中,承認這個科目的正式地位。英國中小學的媒體素養教學,就是以正規課程的姿態進行的。
可是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學者貝金漢對這種想法有所質疑。他認為媒體素養本質上比較是一種態度而不是知識,適合因時因地的教學。如果態度的教學大張旗鼓告訴學生說:「我們這一堂課是媒體素養,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探討有關面對媒體時的觀念和態度問題。」你想想結果會如何?媒體素養教學所強調的詰問、質疑、反思,由於學生會去猜測老師預期的答案、老師的立場觀點,而喪失殆盡。一般老師總是對電玩有所保留,課堂上只要一碰到電玩的話題,不消說學生老早猜到了老師的用意。此時如果教室裡論斷電玩的是非,在教室的情境下團體壓力無時不在,學生自然會隱藏自己真正的意見,轉而猜測老師所預期的「好」答案。就這樣把媒體素養轉變成道德教條,是教學的最大忌諱。
加拿大媒體素養教育學者鄧坎(Barry Duncan)對於教室內媒體素養教學,有極為深刻的體驗。一方面, 他認為教室內的媒體分析、討論、反省是新知識的來源,另一方面,他也不諱言教室本來就是意義協商的「鬥爭場域」,學習活動永遠在進行著各種可能的、動態的探詢、調查、平等對話,目的是期望學生將來能夠對媒體文本做獨立的判斷。教師如何適時出手給予協助,避免失控,是需要教學一些策略的。以下就是鄧坎的建議。
一、用各種方法找到媒體裡可以融入教學的題材:媒體教育的主要概念,例如媒體如何建構現實、媒體專業成規的角色、閱聽人和媒體產業的本質、媒體的價值觀和意識型態等等,需要脈絡來形成教學議題。黛安娜王妃之死、「柯林頓門」(Clintongate)等媒體事件中,分析、比較媒體鉅細靡遺的報導,便是融入教學的時機。
二、把媒體產製變成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媒體教育既需要「思辨的練習」(critical practice),也需要「思辨的批評」(critical criticism),教學時使用攝影機、多媒體數位工具、拍力得、數位相機,甚至演一場戲, 都能強化媒體分析的教學效果。化幾張戲劇草圖,找幾張圖片,所費無多。
三、使用所有的媒體關鍵概念來解構媒體文本:通常符碼、成規、美學這方面作得不錯,可是閱聽人、體制、產業這幾方面常被忽略了。可以協助學生探索媒體所有權、市場競爭、廣告資源、公關作業的問題。
四、把媒體素養放置在文化研究這個比較廣泛的視野裡來教:文化研究的性別、種族、階級、主題,有助於媒體素養教學。英文老師應該對通俗文化多做一點文化研究教學,少做一點文學批評教學。
五、要高張媒體的愉悅價值—-即使是有罪惡感的愉悅也在所不惜:追星、流連電影院,是年輕人常情。多方干預就會淪為保護主義的教學心態。不妨多鼓勵學生檢點自己的媒體消費清單,公開加以討論。
六、向媒體專業人員請教,前往現場瞭解媒體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實際狀況,擴大自己的教學範圍:帶學生外出參觀,訪問媒體或主題公園。把芭比娃娃、球賽、演唱會等通俗文化活動納入媒體素養的教學或研究範圍。
七、盡可能透過概念和主題來教學:再現、敘事、媒體產業的教學,優於特定媒體類型(報紙、電視)教學,因為問題取向的教學通常是跨媒體類型的。
八、避免將媒體文本去政治化,把媒體上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不教媒體本身的分析。宜指引學生去解構一向習焉不查的事物。
九、鼓勵學生對主流媒體作對立的解讀: 拿波灣戰爭之類的新聞,分析主流媒體如何眾口鑠金一面倒向西方國家。模仿一些「對立解讀」的文章,故意拿電視劇開刀。
十、要面對媒體再現教學的相關挑戰和爭論:再現是媒體研究的重頭戲,其複雜萬端,需有對策。不要每碰到種族問題就歸咎於刻板印象, 其實今天我們瞭解認同這個概念是逐漸演化來的,是綜合包容的,是不穩定的,故不能一概而論。
十一、堅持學生的媒體研究作業,要做原創性研究:採用人類學現場研究法、觀察法等取得第一手資料,會使課堂生動活潑。
十二、發展適當的工具來評量學生的媒體創作成果: 標準化的評量工具有助於瞭解指認學習過程及成效。
十三、探索另類媒體,如獨立影視製作、與媒體有關的實驗藝術、主流媒體以外的另類文章。
十四、要貼近現實世界,媒體教育必須深入研討有關多媒體、任天堂、網際網路等新傳播科技的相關議題。把媒體素養的主要概念用在新媒體上, 培養學生的多元素養。
十五、媒體教師之間,需要建立起互相支援的網路,交換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學術性「詮釋社區」。
(資料來源:http://www.media-awareness.ca/english/resources/educational/teaching_backgrounders/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