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性行銷爭議大 媒改團體籲官方自制
特約記者/王淳眉
廣告與新聞在現實生活中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廣告和公關的操作手法與新聞要求以公眾利益為基礎的出發點卻背道而馳,儘管如此,彼此存在的互利共生之關係卻不可否認。近來置入性行銷的爭議不斷,學者擔心廣告主利用這樣潛移默化的手法,在消費者未被告知的形況下說服,宣傳有違道德。因此,利用透過新聞案例的分析,討論置入性行銷新聞的可行性和衍生問題。
例如在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五日的自由時報A7版,出現了一則標題為「機上泡麵 網路暢銷賣到缺貨的標題」,內容是介紹長榮航空所提供的機上泡麵,並公佈企業設置網站名稱以及商品優惠。同年五月十一號,聯合報C版頭版出現了「台北市錫口文化節落幕」報導台北市長郝龍斌誓言守護基隆河的活動,以及五月十號中國時報A18版的文化新聞,以爵士「小號手克里斯伯堤 邊喝清酒邊吹奏」,報導小號手克里斯伯提的故事和十五日將在台北表演的訊息。
這三則新聞除了聯合報為單一新聞外,另兩則都配置了相關新聞做報導,以增加故事及完整性。何為置入性行銷?置入性行銷,現在作為人人喊打的過路老鼠。原意Product placements,其實是在行銷4P概念的通路觀念放大,使訊息的出口多元。
以下引用聯合報「護河戰士遊河 誓守基隆河」為例子,解釋何謂置入性行銷。
(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從松山慈祐宮馬祖繞境揭開序幕、時間長達兩周的「2008錫口文化節」,昨天在基隆河彩虹橋松山段河濱公園舉行「河‧母親‧愛」活動,由台北市長郝龍斌帶領60位河川守護志工,誓言守護基隆河,也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郝龍斌是以河川守護戰士隊長的身分,民政局長黃呂錦茹扮演副隊長,帶領所有基隆河巡守義工(河川守護戰士),一起宣誓護河的決心,並將力抗所有河川的敵人,包括垃圾、廢水、污油、排放物、廢土等,並誓言讓悠悠長河再展歡顏。
郝龍斌說,河川是台北的命脈,就像我們的母親,愛河川就是愛我們的母親,在母親節發起護和愛河活動格外有意義。郝龍斌也承諾實踐四大行動:「實踐有機生活確實污染減量、看守河川環境清靜河川、復育河岸溼地重建多樣生態、再現人河文史開展親密關係」。
郝龍斌也致贈康乃馨給松山區的模範母親,以及來自印尼、越南、泰國等第的外籍配偶,感謝這些媽媽平日的辛勞。
隨後所有守護戰士及松山區里長在鳴笛起航後,大家一起大聲呼喊:「有你有我牽手護河向前行!」船隊巡行基隆河域松山段(成美橋迄民權大橋),同時岸上所有參與民眾也手持淨河垃圾袋及夾子,加入淨河活動。
活動中還有國際美食園遊會,邀請新移民姊妹們穿著自己國家的風情服飾,展現溫馨的母國風情,也讓現場民眾認識與尊重多元文化。在松山區開業百年的御華興餅店,也製作心型蛋糕慶賀母親佳節愉快,還有「愛之船」親子擺渡體驗,體驗昔日基隆河擺渡情景,場面十分熱鬧。
雖然此則為文化節落幕的報導,看似沒有宣傳意味,但是仔細閱讀仍可以看出端倪。在報導裡,記者鉅細靡遺的指出活動帶領者:郝龍斌,接著指出民政局長黃呂錦茹,並寫出這個活動的四個宗旨。在這篇報導裡我們看到和平常所認知的置入商品的行銷手法較為不一樣,但這卻是另一種為政府宣傳的手法。民政局、河川巡守隊均屬於台北市政府團隊的組織之一,在這篇報導裡我們看到,藉由保護河川的活動,表達台北市政府為河川守護不遺餘力的正面形象。另外提及母親節贈送康乃馨的活動,也間接植入郝龍斌市長關心,感念外籍配偶的正面形象。
面對官方無孔不入的置入行銷,今年四月間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傳播學生鬥陣等四個團體就發起「反對置入式行銷連署」的呼籲,要求官方承諾「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置入式行銷;不得從事含有政治目的的政令宣導」。但在這同時,澎湖縣政府卻新修正「澎湖縣政府補(捐)助地方報作業規範」,反而要求受補助的地方報業,必須配合縣府進行政令宣導,不啻是一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