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賣魚翅」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薇閣國小呂滋益老師

二、 教學時數:160分鐘

三、 結合領域:藝術與人文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1. 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四上,第二單元「生命真奇妙」,第五課「變化的蹤跡」。
2. 自編教材

五、 對應能力指標:

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 性及心中的感受。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3-1-9 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的相互關聯。

六、 主題:故宮晶華賣魚翅 保育團體要求停售

七、 新聞來源及本文:

(聯合新聞網/記者/朱淑娟、陳靜宜、李順德台北報導/2008/07/28)

  位於故宮博物院內的「故宮晶華」大力促銷的「國寶筵席」,昨天被國內外保育團體指責把「魚翅料理」當國寶,破壞國家保育形象。美國國際人道協會、動物社會研究會聯名發函行政院、農委會、故宮,要求停止在故宮內賣魚翅料理。
動物社會研究會發現,故宮晶華餐廳內包括十人桌菜單、單人套餐,每套餐都有魚翅料理。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故宮是官方機構,而且故宮又是國際遊客常到之處,具有文化指標,竟放任業者公然在故宮大賣魚翅料理,破壞國家保育形象,非常不應該。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台灣每年包括進口、漁民捕捉的魚翅約六百公噸。魚翅是奢侈品、並非必需品,何況又是破壞海洋生態的殺手。民眾應自覺拒吃魚翅,政府單位更應該宣導民眾正確的保育觀念。

  美國國際人道協會昨天也譴責故宮晶華,不顧全球保育趨勢公然賣魚翅。人道協會長期在美國勸導餐廳不提供魚翅,同時遊說餐廳簽署同意書,公布在網站上,未來也要遊說台灣餐廳不賣魚翅。研究會表示,吃魚翅不但破壞海洋生態,而且捕捉方式非常殘忍。業者捕到沙魚後割下沙魚的背鰭、側鰭、尾鰭等四片翅膀,然後把沙魚丟回海堙任由牠慢慢流乾血痛苦而死。
依聯合國估計,二○○三年全球捕殺的沙魚及其近親魚種達八十五萬噸,是五十年前的三倍。過去十五年,包括槌頭鯊、大白鯊數目已銳減七成,許多鯊種已在加勒比海消失無蹤。

  研究會表示,故宮應負起教育民眾保育觀念的責任,希望行政院管管故宮,即日起停賣魚翅料理。魚翅入菜引起保育團體抗議,晶華表示,要等看到行政院或故宮行文來函的內容後再決定。中國人素有「無翅不成席」觀念,晶華行銷公關部協理張筠表示,提供魚翅料理是針對市場需求,而且故宮晶華的套餐著重港式料理,龍鮑翅燕是不可少的食材。
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昨晚則轉述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的談話表示,故宮晶華餐廳是故宮簽約的外包餐廳,故宮博物院將先了解故宮晶華有無賣「魚翅料理」,如果有再做處理。

八、 教學重點建議:

1. 老師在課前一週,先將故宮飲食部的資料簡述給孩子得知,且讓學生再課餘時蒐集相關資料,以了解故宮販售的食物品項。
2. 請學生自由發表故宮販賣的飲食商品。
3. 老師分別舉出三種保育類食品,例:鯊魚、魚翅、山羌,並運用圖片佐証,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4. 老師依據各組學生的發表,進一步設計「生態保育的議題」-鯨魚你到哪兒去了?激起學生對鯨魚的樣、貌、形、色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5. 教師歸納說明鯨魚的特性與特色,並且讓學生撕貼出數條完整的鯨魚圖案。
6. 最後,再整理畫面的完整性並於畫紙後方標記出作者姓名,與創作的涵義。

九、 教學活動簡述:

1. 老師在課前準備鯊魚、魚翅、山羌等圖片,於課程中播放生態ppt。(投影片製作 & 鯨鯊全記錄-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製)
2. 請學生自由發表,曾經食用這些食物的感受。
3. 老師分別舉出屬於保育類的食物有:鯨魚、魚翅、櫻花鉤吻鮭、山羌、熊掌….等食品。將學生分組,討論這些食物減少的原因有哪些?與合適的保育的方式有哪些?,稍後提出報告。
4. 老師根據各組學生的報告,進一步找出適合切入的主題「鯨魚你到哪兒去了?」。
5. 教師提出鯨魚的外型?鯨魚的色彩?鯨魚生活的空間?與海洋生活的奧秘與存在的必要性;並請學生兩人一組歸納出對鯨魚世界的生活樣貌,並於4k海報紙上製作「鯨魚的世界」。
7. 請學生自由拼貼出鯨魚的型態,再將夢想中的鯨魚生存於海洋世界的環境繪於海報紙中。
8. 作品完成後,請小組討論創作心得與感想,並請學生發表其想法。
9. 根據創作的過程與發表的激盪,讓師生能於討論中感受生態的危機與愛惜地球資源是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