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素養第二課,主要目的是希望認識「媒體組織影響訊息建構」。在台灣,要不是有特別的嗜好,喜歡隨選視訊,不然家家戶戶通常都使用無線電視,或裝有線電視,收看「吃到飽」的電視節目,儘管沒有那麼多時間,但也覺得物超所值。不過,很少人會去細想,為什麼能那麼免費(加裝無線頻道接收器)或是便宜地收看節目(有線電視打包所有頻道節目供應者,向收視戶收取頻道使用費用)。為什麼許多新聞從業人員要免費地提供給我們資訊?又為什麼周杰倫、蔡依林等明星藝人要表演給我們看呢?這次就要從「做戲者」的角度,來談談免費或便宜獲得節目的背後真相。

目的:廣告,商業媒體的生存之道

  媒體組織基本上有分公營與私營,前者的代表是公共電視,後者電視台則不計其數,包括無線廣播電視、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兩者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就是有無「廣告」。插播「廣告」,是商業電視台營利生存的銀根,從觀看節目的經驗中,很明顯地看戲看到正精彩的時候,突然畫面就停止,告訴你「進廣告了,別走開節目馬上回來」!但是你看公共電視的時候,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那公共電視靠什麼生存呢?這就是另外一個主題了。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是商業媒體的生存之道:廣告。各類節目存在的目的,無非是使每個廣告時段更加值錢,節目做得越好、看得人越多、收視率調查遙遙領先的節目時段,其中切割出來的廣告費用就可以賣高價,那種特殊節慶、比賽的獨家轉播時段,廣告費用也都相當高,像是奧運比賽、世界杯足球賽、演唱會現場等等。為什麼可以賣高價呢?因為廣告主大部分有其銷售的產品、服務或觀念,為了組織能夠在社會上存續、產品、服務與觀念能夠為大眾接受甚至使用,於是在大眾傳媒上做廣告就有其必要。

  大眾媒體上托播的廣告,要能夠瞬間大量地接觸到閱聽大眾的前提,就是選對頻道與節目。基本上廣告商考量的因素,除了收視率以外,還包括這個頻道與節目的收視族群,是否符合自己公司產品服務的行銷對象。因此,我們可以在不同的頻道節目中,看到與節目相似類型的廣告,像是在卡通與兒童節目後面,就會是一些關於這個年齡族群的相關廣告。

情境:我是「媒體購買」商

  大致上每個電視台都有節目提供者,通過設定節目的屬性、內容,進而吸引有相關性趣的族群,好提高時段收視率,吸引廣告商購買,為公司獲利,而每個觀眾才可以繼續免費收看這些節目。

  由此觀之,節目的人不是呆子,奉獻與製播好節目的單純理由是不存在的,所有媒體人必須為了他們的組織生存著想,於是,這成為媒體節目製作的現實,一種能否繼續在製播理想節目時的必要妥協。當然,對於這種別有用心、另有目的媒體組織,不必嫌棄!但我們需要去認識它們之所以如此的一些原因。在此次的教學情境中,我們需要以「角色扮演」來完成這樣的任務。因此,我們這裡明確的教學目的為:「認識廣告作為商業媒體製播節目的關鍵要素」。

  這個課堂活動進行方式需要做些準備:首先,老師先得錄下多種不同類型頻道節目與插播廣告,像是選擇新聞頻道、兒童節目頻道、電影頻道、無線電視八點檔黃金時段等等,通過錄影的方式,將這些討論的材料蒐集下來,蒐集的時間約為一周。再來,則使用簡易的剪輯軟體,則將蒐集來的節目與廣告分開,變成兩個不同檔案。最後,則將每一個廣告片分段擷取下來(一個廣告一個檔案),每一廣告給予號碼,然後做成號碼牌。當上述準備工作都完成後,就可以著手準備課堂的討論工作。

  在課堂中,要如何進行呢?首先,先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媒體購買」的遊戲,每個參與遊戲的人,視情況分組(最多五至六人一組),作為廣告主委託購買廣告時段的代理商。再來,說明遊戲進行方式,即:媒體購買的關鍵,就是判斷廣告產品與服務的消費族群,須符合節目的閱聽眾。接著,就可以隨機播放不同頻道的廣告影片,請參與者依照廣告產品名稱、訴求對象一一撰寫。最後,則播放節目,請同學判斷這些廣告產品與服務應分屬於那些節目頻道。當上述流程操作過一遍以後,無論同學是否購買節目的位置是否符合錄製時的位置,都可以進行以下討論:

  1.我認為XX節目的閱聽觀眾是誰?作為節目購買者,首先需要清楚這些節目的觀看族群,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老師們可以針對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料,了解節目族群大致的分配位置。與參與者進行討論時,可以對頻道專有屬性、分眾化市場有比較多的討論。不過碰到像是普羅大眾式的節目頻道,如新聞,則可以討論不同收視時段可能觀看的族群。

  2.我認為XX節目與XX廣告有何關係?接下來就要進行比較分析的工作,換句話說,我們讓參與者通過觀看廣告安排的位置與節目,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媒體購買為何會如此。在這討論的過程中,由於我們無法得知真實的媒體購買考量與情形,在導引討論上,盡量就以參與者判定的廣告屬性與族群來做依據,討論並批評這樣的廣告購買是否會有效果。

  3. 為什麼我們商業頻道要插播廣告?經過一連串的活動與討論,最後仍回到我們要去思辨的主題:為什麼我們能看免費的戲、免費的節目?當廣告與節目之間的關係昭然若揭的時候,其實這個主題的答案就非常明顯。但兩者之所以有如此的關係,並不是是必然的,而是整體的商業環境。此時,公共電視就是很好的對比,來說明廣告是商業媒體生存的一種現象。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大家都聽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也適合用來形容商業媒體製播節目與閱聽人的關係。當我們認識到我們觀看媒體節目時的消費位置時,我們就會慢慢理解為什麼媒體組織總是用陣容堅強的卡司、高製作成本,來吸引我們的目光。同樣的,當廣告成為我們觀看的習慣時,那麼為什麼廣告得製作得越來越精緻,甚至比節目還要好看。

  媒體的商業化,促使各種節目的不斷生產,二十四小時不斷放送,佔據著我們的無聊時刻與好奇眼光,於是,我們的時間浸淫在製造的節目中,在此同時,我們的時間,就被收視率調查公司,包裹起來,讓節目的片段有了價值、然後賣給廣告商。這群做戲的人,相信我,絕對不是呆子,而且聰明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