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薇閣小學呂滋益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藝術人文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1.康軒版國小藝術與人文六下,第二單元「兼容並蓄的繪畫風格」。

2.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五下,第二單元「藝術塊寶」。

3.自編教材

五、對應能力指標: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3-1-9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的相互關聯。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六、主題:馬諦斯、畢卡索、米羅 重量級登場(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更新日期:2009/03/31 03:25 吳垠慧/台北報導

  北美館四月十八日即將推出「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從卅九位藝術大師的作品,這次展出的重量級作品包括了馬諦斯的《大幅紅色室內景》、畢卡索的《躺著的女人》、米羅的《藍色二號》和夏卡爾的《彩虹》等,都是外界熟悉的名作。

  野獸派宗師馬諦斯一九四八年完成《大幅紅色室內景》,是他的「室內」系列成熟之作。紅色充斥畫面。馬諦斯在進行「室內」系列期間,寫給老友的信中提到:「我從沒這麼清楚該如何表達顏色。」他在這個階段運用色彩,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一九四九年這幅作品在國立現代美術館展出,次年法國買下這件作品典藏,可見得這件作品在馬諦斯的創作生涯當中的重要地位。這次來台的馬諦斯作品,還包括《大洋洲,天空》系列中的兩件作品。

  被策展人歐登傑形容一生創作都很衝突、始終在挑戰的畢卡索,這次共有六件作品來台,其中《躺著的女人》是歐登傑認為畢卡索的浪漫之作,因畫中的橫躺、像在作夢的裸女,就是他當時的女友瑪莉—泰瑞絲.瓦特。

  畫面上的裸女呈現優美的圓形,藉由睡夢中的優雅和媚人,鮮紅和綠色的對比,傳達畢卡索的愛戀及創作的大膽嘗試。

  畫家米羅來台展出的《藍色二號》完成於一九六○年。米羅一九五九年看到美國抽象畫之後,開始使用單色繪畫。他以藍色為主色的系列共有三幅,《藍色二號》是其中一件。藍色對米羅來說,是屬於夢境的顏色,撒落在藍色上頭的黑色大小圓點和紅色線條,像是夢境引起騷動的元素。

  同樣有如在夢境中悠遊的是夏卡爾的《彩虹》。夏卡爾在南法普羅旺斯完成這件作品,這裡鄰近蔚藍海岸。畫面上有位騎著小毛驢的男子,中央有隻大公雞(被認為是夏卡爾的化身),半空中還有女天使在飛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聖母院的大鐘等、月光下的情侶等各種光怪陸離的超現實元素,全都拼在一張大紅色的畫面上,像是對生命展現熱情。

龐畢度亞洲巡迴 台北加碼展出  更新日期:2009/03/31 03:25 吳垠慧/台北報導

  被視為「廿世紀藝術殿堂」之一的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館內收藏的馬諦斯、畢卡索、夏卡爾等現代藝術巨匠之作即將現身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等單位合作的「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四月十八日開始將在北美館展出卅九位、廿世紀以降藝術大師的八十三件作品。

  展品中包含不少大師代表作,其中像是馬諦斯《大幅紅色室內景》、米羅《藍色二號》等,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名作。

六萬館藏 以現代藝術作品聞名

  一九七七年開幕的龐畢度中心以收藏廿世紀重要的現代、當代藝術聞名,典藏六萬件油畫、雕塑、錄像、裝置作品,在藝術界的地位足以和紐約的現代藝術美術館(MoMA)分庭抗禮,每年都能吸引五百萬至六百萬的人潮前往朝聖,是繼艾菲爾鐵塔、羅浮宮之後,巴黎第三大觀光景點。

  過去北美館曾推出過龐畢度中心典藏的素描展,以及新媒體藝術展,「世外桃源」是雙方第三次合作推出的藝術展,由龐畢度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副館長歐登傑(Didier Ottinger)策劃。八十三件作品中,油畫有七十件,其餘還有裝置、攝影和動態影像作品。

八十三展品 比首爾站多十三件

  除了馬諦斯、畢卡索、夏卡爾、米羅、克利等外界熟悉的藝術家,還有「新浪潮」電影導演尚.雷諾(印象派大師雷諾瓦之子)的影像作品《鄉間一日》、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導演布紐爾與達利一九三○年合作的影片《黃金年代》,及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曼.雷的《第一個計畫》等,都是廿世紀初期現代藝術的一時之選。

  這次北美館推出的龐畢度中心收藏展是亞洲巡迴展,上一站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展出,四個月展期當中,創下四十五萬參觀人次,台北是第二站,也是巡迴展最後一站。

  除了首爾展出的七十件作品,龐畢度中心另還為台北「加碼」,特別再挑選十三件收藏品,從巴黎直接運抵台北。其中包括海外華人藝術家趙無極一九四九年的《黃色風景》,以及馬諦斯一九四六年的《大洋洲,天空》系列等珍稀之作。

珍稀名作 投保金額達一五○億

  八十三件作品總保險金額將近新台幣一百五十億,而光是米羅的《藍色二號》保險金額就高達兩千五百萬歐元(新台幣約十一億)。

  龐畢度中心除了收藏享譽國際,宛如煉油廠的建築物也是話題之一。這棟建築是由義大利建築師比阿諾(Renzo Piano)和法蘭奇尼(Giantranco Franchini),及英國建築師羅傑斯(Richard Rogers)耗時五年完成之作,粗大複雜的外露管線和結構設計,紅、藍、黃、綠等四種顏色的管線,各自標示了參觀動線、空調管、電力和汲水系統等不同功能,在當時引發不少爭議,至今看來仍相當前衛。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注意「龐畢度」來台灣展覽的新聞報導與展覽訊息,關於展覽活動的新聞報導。

2.課前先讓同學分組,蒐集、觀察展覽的動態,告訴學生將於課堂中用10分鐘時間,讓小組介紹「馬諦斯、畢卡索、米羅」作品及生平。

3.一組約5-6人,報告可以口述,或用圖片介紹。每一組可分派不同主題,包括藝術家的生平、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的影響……等,每一組分配不同的主題、內容來與大家分享及討論。

4.讓各組認養閱讀與報告的主題(如藝術家的生平由來、藝術家的作品及代表畫作、藝術家對後世的影響等),學生也可蒐集老師未提及的相關主題,可作為加分依據。資訊來源可包括報紙、電視、網路、書籍、雜誌、家中照片、親友口述等各式媒體,組內同學可分別蒐集不同資訊來源的資料。填下分工表,可做為評分依據。

5.告訴學生,若有欣賞過相關的藝術家資訊,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上課

1.先讓學生分組坐好。

2.發下以上二則新聞,並詢問學生以下問題,讓學生瞭解二則新聞敘述的共同重點:

(1)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2)WHAT—發生了什麼事?
(3)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4)WHERE—在哪裡發生的?
(5)WHY—事件(藝術家、畫作)形成的原因為何?
(6)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老師統整說明,這二則新聞的重點在於:介紹龐畢度藝術中心的畫作來台展出,馬諦斯、畢卡索、米羅、克利等諸位藝術家的經典畫作將在四月於北美館展出。近幾年台灣各地都有國外的著名作品來台灣舉辦盛大展覽,去年暑假的米勒風潮到今年初的安迪沃荷,可見近年來國人對藝術饗宴的接觸越來越豐富且多元。除了提醒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作藝文欣賞的活動,並提醒學生在觀賞畫作時的態度與事前的資料收集,才能在欣賞後有所收穫。

4.讓各組學生輪流介紹「馬諦斯、畢卡索、米羅」的生平簡歷與畫作活動。一組約2-3分鐘。

馬諦斯

米羅

畢卡索

克利

5.請同學分享參與藝術展覽活動的經驗,並展示收集的成果。老師需從旁視情況提問:跟誰一起參加?為何參加?參加時的情況?。一人約1-2分鐘。

6.詢問學生:在參與這些觀賞活動之前,最常準備與接觸的是哪些事項?有哪些活動是根本沒聽過的?認識之後,最想參加、最喜歡哪一種展覽形式,為什麼?

7.最後歸納說明:

◎實地參觀:藝術家因為生長的環境、自我的個性及接觸的學院畫風之迥異,會產生不同的藝術表現,代表不同意函與影響,讓我們的文化多采多姿,所以可以多認識、多接觸不同的藝術欣賞活動,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資料收集:也可以由新聞報導、書籍雜誌、網路網站中涉獵藝術資訊,因此可以透過其他資訊管道蒐集藝術家的資訊,例如圖書館或網路,或親朋好友的經驗,且不同資訊來源都可找到不同性質、特色的資料,可以有互補的效果。

九、參考活動報報:

1.龐畢度亞洲巡迴 台北加碼展出

2.台北市立美術館-龐畢度

3.http://www.paris-my-city.com/paris/Pompidou/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