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志編寫 認識家鄉」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師大大傳所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版國小社會四下,第四單元「家鄉生活的古往今來」,第一課「家鄉的生活」。
康軒版國小社會四上,第一單元「生活的場所」,第五課「記錄家鄉」。
翰林版國小社會四上,第三單元「家鄉的開發」,第一課「家鄉開發的故事」。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1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5-2-2了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是出於主動的,也是主觀的,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六、主題:造橋編鄉志 在地人寫在地事(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日期:2008-05-05 刊登媒體: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
苗栗縣造橋鄉籌編鄉志,因經費有限,最早透過各村志工、社區居民寫村史、提供資料,經過近1年努力,近來各村相繼完成村史,有如百花齊放,更為鄉志提供豐富的素材。
造橋鄉志預計今年10月底出刊,當初鄉公所因經費拮据,無法全部外包編纂,只好發動各社區「在地人寫在地事」,沒想到反而成為鄉志一大特色,由在地居民自己蒐集、訪談而成的文史資料,讀來特別親切。
造橋鄉公所行政室研考魏薇表示,全縣18鄉鎮,現在只剩下造橋鄉還未編纂過鄉志,歷屆鄉長任內也沒編過,因此鄉長張雙旺將編纂鄉志視為重大施政,希望任內完成。
她說,去年鄉公所邀集各村、社區幹部召開鄉志籌編會議,鼓勵各村編寫村史,雖然經費只有區區數萬元,但許多社區志工熱心蒐集文史資料、訪談耆老,社區幹部從無到有蒐羅了許多珍貴的地方文史。
造橋鄉9個村近來紛紛完成村史,其中錦水村早年是中油重要的油氣礦場,留下許多文史題材,錦水村長湯信田也是中油退休人員,他多年來蒐集許多珍貴油礦探採資料,還架設社區網站,為村史、社區發展貢獻心力,最近錦水村史也已大功告成。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台灣地區的鄉志或鎮志若干本,以當地的鄉志或鎮志為佳。
2、教師邀請曾參與過方志撰寫的來賓至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進行經驗分享。
【課程實施】
1、教師發下「造橋編鄉志 在地人寫在地事」的新聞報導,或利用投影機請學生精讀此新聞。
2、教師解釋何謂「鄉志」。
3、請學生發表本則新聞中的「5W1H」六項元素:
(1)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造橋鄉公所行政室研考魏薇、 造橋鄉長張雙旺、錦水村長湯信田。
(2)WHAT—發生了什麼事?—苗栗縣造橋鄉居民發起「在地人寫在地事」,籌編鄉志。
(3)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鄉誌撰寫歷經一年的努力,預計今年十月底出刊。
(4)WHERE—在哪裡發生的?—苗栗縣造橋鄉。
(5)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全縣18鄉鎮,只剩下造橋鄉還未編纂過鄉志,鄉長張雙旺希望在任內能完成編寫。
(6)HOW—如何處理?—因經費有限,最早透過各村志工、社區居民寫村史、提供資料、訪談耆老,社區幹部從無到有蒐羅了許多珍貴的地方文史,讓造橋鄉志得以順利編撰。
4、教師介紹已完成的方志,建立學生對方志的具體概念,若本身所居住的地區已有方志,則以當地的方志作為舉例為佳。
參考資源:台灣方志網
5、請實際參與過方志撰寫的來賓介紹方志的目的和用意,並分享編寫方志的心得或難忘的經驗,以及編寫方志需注意的事項。
6、教師詢問學生鄉志或鎮志可以囊括的類目。(諸如地理、歷史、政事、社會、經濟、建設、文教、宗教及人物等等)
7、教師將學生分組,請各組選定一項類目,進行該地的方志編撰,可整理既存的文本資料,或對當地長者進行口述歷史的訪談,呈現的方式不拘,海報、相片、影音皆可。
8、下周上課,請各組分別介紹所製作的當地方志,並開放其他組提問,教師在旁予以協助和補充。
9、各組介紹完畢,請學生發表執行這次任務的心得,以及對於家鄉的認識或情感有何改變。
10、教師強調對於家鄉的認識和認同的重要性,希望學生在往後能更加拓展對於生活地區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