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盲青年 美鋼琴大賽摘冠」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 陳薇如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領域、國語文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綜合活動領域三下,第一單元「興趣探索」、第三單元「我會做決定」。
翰林版綜合活動領域四上,第一單元「興趣與專長」。
翰林版綜合活動領域六上,第一單元「學習天地」。

五、對應能力指標:

1-2-1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1-2-2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3-1欣賞並接納他人。
1-3-3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六、主題:全盲青年 美鋼琴大賽摘冠(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9/06/09 04:09  特約記者曹姮/東京傳真

  年僅二十歲的日本全盲鋼琴家井伸行(Nobuyuki Tsujii),七日(台灣時間八日)在美國德州沃斯堡舉行的第十三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中技壓群雄,和十九歲的中國青年鋼琴家張昊辰並列首獎。這是該獎項成立四十七年來,首次由亞洲參賽者摘下首獎獎座,也是該獎項迄今第二次由兩人並列首獎,井更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視障音樂家。

世界三大鋼琴賽 百萬樂迷關切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是以美國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出身的知名鋼琴家范克萊本為名,和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等並列世界難度最高的三大鋼琴比賽。范克萊本在冷戰方熾的一九五八年贏得一項著名的莫斯科音樂競賽後,躍登國際舞台,擁有數以百萬計樂迷。

  井從初選的一百五十一名參賽者中過關斬將,一路打進六強最後決賽。

  井在四日演奏蕭邦的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六日表演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七日則彈奏貝多芬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等三首曲子,雖然眼睛看不見,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演奏,流暢的琴聲感動在場所有聽眾,最後和中國少年音樂家張昊辰並列冠軍,第三名則是來自南韓的二十三歲鋼琴美女宋悅雲(Yeol Eum Son),三人各獲得兩萬美元(約台幣六十五萬八千四百元)獎金,以及灌錄音樂專輯等獎品。

  在頒獎典禮上,井四十九歲的母親陪他上台領獎,當他把獎盃緊緊抱在胸前時,全場觀眾起立致賀,掌聲、歡呼聲與口哨聲久久不絕。除冠軍外,他在演奏新曲方面也獲得肯定,獲頒特別獎。

四歲學琴 七歲拿下第一座冠軍

  井伸行的父親井孝是婦產科醫生,母親逸子則曾擔任播音員。井雖然一出生就全盲,可是他對音樂的感覺非常敏銳,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驚人的音樂天份,在他才兩歲三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當母親不經意地哼著「聖誕鈴聲」的時候,他立刻用手中的玩具鋼琴正確地彈奏出整條曲目。

  父母發現他的天份,於是讓他從四歲起開始學琴,短短三年就有了驚人成果。井七歲那年,得到全日本盲學生音樂比賽鋼琴部門第一名,十歲首次與交響樂團合奏。除日本外, 井還曾經受邀前往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地演奏,也曾在二○○○年到台灣表演。二○○五年,井在蕭邦鋼琴大賽獲得「批評家獎」後,受到世界矚目。

先天全盲「指尖宛如長眼睛」

  井不像正常人能夠看著樂譜練琴,雖然有點字樂譜,但他說那樣太花時間,所有曲目都是請老師錄下來,反覆聽過之後才自己練習。他的老師橫山幸雄也誇讚:「伸行的指尖就好像長了眼睛一樣,沒有人相信他是看不見琴鍵的。」

  得到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首獎,井興奮地透過電話向日本媒體表示,當他在台上聽到台下聽眾如雷般的掌聲,他真的好高興,比賽的這三個星期他過得非常開心。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在課前發下「探索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學習單,讓學生先想一下自己曾經接觸過的才藝、學習過程中的特別經驗、想學卻還沒機會接觸的才藝……

2.準備鍵盤樂器,以備課堂上使用。

3.準備Nobuyuki Tsujii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上的比賽精彩片段,或是琴藝精湛的鋼琴獨奏CD,以備課堂上播放給學生欣賞。

課堂實施:

1.教師與課堂開始時邀請若干個會彈鋼琴的學生上台小試身手,秀一段琴藝給同學們欣賞。

2.大大的讚美願意上台表演的學生,給予支持及鼓勵。

3.播放鋼琴大賽精彩片段(只開音響,不放畫面)或是鋼琴獨奏CD,讓孩子欣賞流利的鋼琴獨奏表演。

4.在學生陶醉於音樂的旋律之際,引導學生思考,若是眼睛看不到的人,是否能彈奏出如此流暢的天籟?

5.播放影像讓學生知道彈奏者是一位視障者,請學生自由發表感想。

6.在會彈琴的學生當中,邀請一至二位願意蒙眼上台演奏一小段的自願者上台表演。

7.教師要先提醒其他學生讚賞上台同學的勇於嘗試的精神,並小心控制自己不要有訕笑別人的舉動。

8.學生上台蒙眼演奏之後,請學生發表感想。

9.教師發下「全盲青年 美鋼琴大賽摘冠」報導影本,請學生精讀。

甲、協助學生找出新聞報導的重點:

What:發生了什麼新聞事件?
Who:新聞報導的主角是誰?
When:新聞發生的時間。
Where:新聞發生的地點。
Why:為何會有這則報導?他的價值性何在?
How:新聞主角如何解決自己生命中的問題?他的生命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乙、教師鼓勵學生針對報導內容發表感受,可盡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10.請學生再度省思自己回家所完成的「探索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學習單,在閱讀這篇報導之後,對於自己曾經放棄過的才藝有什麼看法?

11.教師請學生挑出一項曾經因為遇到挫折就放棄的才藝或不再持續的興趣,但現在卻很想再試試看的,寫在小紙條上,並寫出放棄的原因,以及想要再重新加強的原因。

12.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指定較活潑的學生為主持人,小組組員將小紙條放在籤筒中依抽籤的方式抽出其他組員的問題,如果抽到自己的,要放回去再抽一張。

13.各組由主持人控制討論流程,每個人都要匿名唸出紙條內容並給予具體的建議,其他人也可以給予建議。

14.教師行間巡視,適時鼓勵學生給予他人正面的回饋。

15.請學生回想新聞中Nobuyuki Tsujii帶給自己的感動,回家後擬定一份「重拾興趣作戰計畫」(沒有任何想要重拾的興趣者,可以擬定未來想培養的一項興趣的計畫),並與家長討論可行性並分享心得。

16.將學生分組,定期開會(例如:兩個星期一次)分享彼此「作戰的進度」,並討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彼此給予建議及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