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校園」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縣新店市北新國小 張嘉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活動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小六 【第三單元 經濟與生活 第二課 消費行為 】

五、對應能力指標:

社7-3-2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 

六、教學目標:

1.探究此次報導活動之爭議性

2.知曉校園應處中立性,避免商業行銷活動存在

3.檢視生活中有哪些變相行銷的資訊

七、主題:教育部問卷 變相推銷遙控器?(可連結)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 報導日期:2009/06/16 媒體名稱:民視新聞網

  最近有個民間團體「中華親子共讀促進會」,打著推廣媒體分級制的名義發送問卷。而且獲得教育部發函請全國中小學配合。但這份問卷裡面不但大篇幅介紹一支號稱可以管控頻道的「智慧型遙控器」,而且「贈送」還得額外加收880元配線費,引起老師與家長的疑慮。
一份折頁的問卷封面寫著「填問卷、送獎品」,指導單位還是教育部,但打開一看,中間兩頁好大一支遙控器,到底是問卷還是商品宣傳單?

  不僅有問卷,主辦單位還買了報紙半版廣告做宣傳。扯的是這份問卷還是以教育部的名義行文給各級學校要求配合。

  看看這張台中縣政府教育局轉出來的文,出處原來是教育部的電算中心,2008年底發的函,但有老師覺得怪怪的,遙控器既然免費,為何在問卷下方的備註還說要買880元的配件組合,甚至還傳出要求老師代收款項,爭議就在這裡。

  抽獎贈送皆大歡喜也就算了,但如果要收錢,教育部不就幫著廠商在推銷遙控器,形同背書了嗎?

九、教學重點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新聞報導、電腦、單槍設備、網路連線。

二、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15’

1.發下「教育部問卷 變相推銷遙控器?」這篇報導,讓學生討論下列事項:

◎此次由中華親子共讀促進會所推動的活動內容為何?活動目的?

A:中華親子共讀發展促進會辦理之「我的下課宣言:6024電視網路SAY YES活動(60244:每日離網60分鐘,網站守護24小時、電視節目4分級)」,透過填寫宣言及問卷回函,鼓勵家長有效管理家人媒體資訊安全防護,使學生能自律使用電視及網路,詳情可參閱http://www.60244.com.tw/events.asp

◎這份問卷裡面大篇幅介紹一支號稱可以管控頻道的「智慧型遙控器」,這到底是問卷還是商品宣傳單?(學生自由表達意見)

◎此活動有哪些備受爭議之處?

A:雖「填問卷、送獎品」,但問卷中大力推薦獎品的優點且須額外付費購買配件,恐有促銷產品的嫌疑;教育部以自身的名義行文給各級學校要求配合,恐有替廠商遙控器背書之嫌疑。   

2.當你很喜歡填寫問卷所贈送的物品,會願意多付錢購買配件包嗎?這有利用問卷促銷產品的嫌疑嗎?(自由表達意見)

3.上網瀏覽本活動網站上之相關資訊介紹(參考補充資料一),及活動網站中詳細介紹遙控器之功能(http://www.60244.com.tw/dm02.html/ http://www.60244.com.tw/dm02.html),你覺得此次活動的重點是填寫問卷以達成活動目的?還是在促銷商品?(自由表達意見)

4.針對上述的新聞報導,中華親子共讀促進會在網站上提出相關疑慮的回應,看完後,你的感想為何?(自由表達意見)

5.你認為此活動是一種『置入性行銷』的手法嗎? (參閱附件二)

6.你覺得此次教育部以自身的名義行文給各級學校要求配合之行為,恰當嗎?(自由表達意見)

【二:發展課程】-15’
1. 師生共同討論校園中,需不需要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行銷活動?

A:學校是個學習的地方,學生對於學校出現的事物通常會較有信賴感與權威感,為避免學生受到特定廠商或政治對象的影響,大多會維護校園之中立性,禁止商業性與政治性進入校園。

2. 為讓學生清楚分辨校園中可能潛藏很多不容易被發現的商業意圖活動,在班上區分『○』與『ף??地域,讓學生依下列題目自由選擇所前往的區域,並進行淘汰賽。

◎下列這些事項該不該出現在校園中,該請走向『○』,不該請走向『ף??:
1. A歌手即將發行唱片,進入校園中宣傳自己的唱片活動。(ש
2. 校園中有些物品、旗幟、建築物上印有贊助廠商的商標。(ש
3. 學校拿有印製廠商標籤的物品送給學生當禮物。(ש
4. B明星受邀來學校宣傳健康的重要性,宣傳完後告訴大家他即將要出片,請大家多多支持。(ש
5. 新片要上映,來學校舉行試映片,歡迎學生踴躍參加。(ש
6. 運動會來臨,學校邀請知名歌手帶領學生們一起跳健康操。(ש
7. 兒童節目主持人來校帶領學生團康,進行有獎徵答活動。(ש

◎提醒:在邀請明星、主持人、歌手、演員..等來校宣傳活動時,因不知其背後的真正動機,也許是為了宣傳新作品,而主動參與這樣的活動,所以擔心會變相成造勢宣傳活動。雖然,這些明星有時只時配合活動演出,不特地宣傳新作品,但讓特定對象或特定商品出現在校園中(學生對於學校出現的事物通常會較有信賴感與權威感),會讓學生有深刻印象,形成另一種宣傳方式,所以都不建議進入校園。

【三:綜合活動】-10’
1.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接觸各式各樣變相宣傳的手法,讓學生透過分組競賽尋找附件二中運用哪些潛藏的手法,宣傳商業活動?

A:新聞原本應該中立客觀的將訊息傳遞給大眾知曉,但在向商業利益靠攏時,常會出現一些專門為某些商店、產品做宣傳的新聞,如:只訪談特定店家;為特定的商店活動作報導;直接標示出商店的店名、地址與電話…等,都潛藏在新聞中立客觀的假象下,成為廠商的另類宣傳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