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日本厚生省(註一)預測,2015年時日本的65歲以上高齡人口將約為3188萬人,全體國民將有四分之一為高齡者,其情形類似其他歐美先進國家,高齡社會將正式到來,高齡者在現實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難以忽視,本文藉由分析媒體型塑的高齡者形象,嘗試了解其中媒體意欲帶領的高齡者思考脈絡。
◎分析節目與分析方法
以2000年9月15日「敬老之日」(註二)中的四家民營電視台(東京電視台除外)為例,分析其晚間、重點新聞之內容,節目名稱與以下表格相同。為求更明顯地分析高齡者之形象,便以較常出現高齡者新聞的「敬老之日」為分析日期。順道一提,此年正逢雪梨奧運的開幕典禮,播出時間有些許變更。
‧NHK
晚間:「NHK NEWS」(21:25~21:45)
重點:「NEWS 10」(22:00~22:55)
‧日本電視台
晚間:「NEWS PLUS 1」(17:30~18:57)
重點:「今天的意外事」(0:00~0:22)
‧TBS電視台
晚間:「NEWS 的森林」(17:54~18:57)
重點:「NEWS 23」(23:30~0:33)
‧富士電視台
晚間:「SUPER NEWS」(17:00~18:56)
重點:「NEWS JAPAN」(23:50~0:56)
‧朝日電視台
晚間:「SUPER J CHANNEL」(17:00~18:57)
重點:「NEWS STATION」(22:30~23:41)
以FCT的四名成員進行文本分析,針對節目內容之構成安排、新聞標題、加以討論。當以下三則條件中之任一則符合其述,即判定為高齡者相關新聞:(1)介紹字幕或旁白加以表示為高齡者相關新聞時(2)文本中出現之公眾人物為高齡者時 (3)文本之登場人物裡有四人為高齡者時。
◎各電視台對於「敬老之日」新聞特集播放長度
將各家電視台對於「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播放長度進行統整後可得出表一,並歸納出以下論點。
日本電視台、TBS、富士電視台對於「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播放長度相當短暫,尚未佔總節目的2%,更特別的是,富士電視台的重點新聞節目(NEWS JAPAN)並未製播任何「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另外,在新聞順序中,此三台對於「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都偏向放置節目尾聲時播出。由以上兩點可得出,此三家電視台在節目內容的安排上較不重視「敬老之日」。
相較於此,NHK與朝日電視台對於「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播放時間比例分別為─NHK晚間新聞5.0%、重點新聞13.8%;朝日電視台晚間新聞15.7%、重點新聞5.6%,相較其他電視台此數值明顯高出許多。另外,NHK重點新聞「看護保險制度日趨鬆散的服務品質」(約7分30秒)、朝日電視台晚間新聞「為高齡者設計的貼心設施」(16分)、朝日電視台重點新聞「老人安養中心的洪水災害」(4分),以上內容相較其他電視台無論是新聞時間比例或主題的選擇安排都不難看出用心之處,特別是NHK電視台將「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連結現今廣受重視的「看護保險」話題。由以上幾點可得出,此兩家電視台在節目內容的安排上較重視「敬老之日」。
◎新聞特集之內容特色
本文將以表一為基準,進行陳述。
‧兩家電視台以上的共同新聞特集
在此分別將兩家電視台以上的共同新聞特集取出,「迪士尼樂園的舞蹈趴替」、「地藏菩薩前的亞鈴體操」(註三)、「動物園的長壽河馬」等。
「迪士尼樂園的舞蹈趴替」分別於日本電視台晚間、重點新聞與TBS電視台晚間、重點新聞、朝日電視台晚間新聞共三家電視台五項新聞節目中出現,長度為15秒至55秒不等,內容為東京迪士尼樂園舉辦了一項高齡者舞會,邀請而來的150對高齡者開心地跳著社交舞蹈。雖然其中不難看出TBS電視台與日本電視台,比起高齡者跳舞,更將重點放置於迪士尼人氣角色的可愛模樣。無論每家電視台對於新聞重點的放置有些許不同,還是不難由字幕或旁白的陳述方式中看出,媒體對於盡情跳著社交舞蹈的高齡者付予一種「元氣」的象徵聯想。
「地藏菩薩前的亞鈴體操」於NHK晚間新聞與朝日電視台晚間新聞播出,長度為60秒至20秒不等,內容指在東京巢鴨地區的地藏菩薩前,高齡者陳排站列,為了增強體力及預防老年痴呆症,一同遵循教練口號做著啞鈴體操。
「動物園的長壽河馬」在日本電視台晚間新聞與TBS電視台重點新聞,動物園中長壽的河馬先生被小朋友們一邊祝賀,一邊吃著豆腐渣做成的蛋糕,長度為27秒至18秒不等。
‧「明朗的」高齡者形象
在以下的項目裡,我們歸納出媒體欲呈現出「明朗的」高齡者形象,包括日本電視台晚間新聞「高齡者的足球大會」,富士電視台晚間新聞「70歲以上專屬的免費壽司招待」、「來試穿婚禮服飾吧,彌補當年戰爭中的遺憾」、「為自己拍攝的遺像攝影」,朝日電視台晚間新聞「銀婆婆108歲」、「為高齡者設計的貼心設施」,除了「為高齡者設計的貼心設施」(16分),其他長度為10秒至40秒不等。
「高齡者的足球大會」舉辦於鹿兒島市,參賽球員年齡限制為42歲至78歲的男性,與「迪士尼樂園的舞蹈趴替」、「地藏菩薩前的亞鈴體操」相同,新聞媒體藉由身體運動的活力性暗中隱射了高齡者元氣健康之形象。
「70歲以上專屬的免費壽司招待」、「來試穿婚禮服飾吧,彌補當年戰爭中的遺憾」、「為自己拍攝的遺像攝影」皆為從日本各地(八王子、福井、福岡)採訪回來的一分鐘新聞特集,新聞標題裡「我還很健康呢」等字句也不時強調著高齡者的元氣形象。除此另外,在「來試穿婚禮服飾吧,彌補當年戰爭中的遺憾」、「為自己拍攝的遺像攝影」主題登場的高齡者女性,也不斷重複著「身為女性,無論活到哪把年紀愛美總是天性」的活躍個性。
銀婆婆(註四)一直以來是日本人心中的元氣老人,在「銀婆婆108歲」的新聞特集裡,旁白提及:「這位是銀婆婆,儘管連夜的大雨讓家中不時多了幾圈積水,今天銀婆婆還是元氣地來迎接敬老之日了」。這樣說詞也強調了高齡者的開朗形象。
在「為高齡者設計的貼心設施」新聞特集裡,介紹了許多別具特色的老人安養中心、便利住宅、高齡者專用家具設備等,在提示老後生活的多樣選擇同時,也暗中強調了高齡者退休後明朗開心的一面。
‧「需受照顧的」高齡者形象
此類型強調高齡者需飽受照顧的一面,包括NHK重點新聞「看護保險制度日趨鬆散的服務品質」、朝日電視台「老人安養中心的洪水災害」,分別為7分與4分的較長特集。
「看護保險制度日趨鬆散的服務品質」之內容描述了罹患老年癡呆症的98歲母親與為肝臟病所苦的71歲兒子,兩人的棘手看護生活。而「老人安養中心的洪水災害」中,敘述了遭受東海豪雨侵襲的老人安養中心,嚴重的被害狀態、等待救助的老人們。無論所指物為何,在此,高齡者或高齡者的生活皆被提示成需受照顧的、無自救能力的等柔弱存在者。
◎登場人物之特色
將高齡者在訪談及特寫鏡頭中出現之次數、性別、節目名稱,重新整理為表二。A為「敬老之日」的新聞特集裡登場的高齡者人數,B為A以外新聞主題裡登場的高齡者人數。
由最底端的合計欄表示,A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59人:30人,女性出現的比例約為男性之兩倍。相反地,B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11人:33人,男性出現的比例約為女性之三倍,也就是說,A區裡登場的多為女性,B區裡登場的多為男性。而B區為「敬老之日」以外的新聞主題,較接近現實生活,以政經、社會層面切入的家常性新聞報導裡,男性的發言論述權明顯多於女性。由此可得,在日本,無論男性是否為高齡者,一樣是社會活躍的性別角色。
另外,觀看表二的B區合計處,若扣去在朝日電視台重點新聞裡登場的9人,其他節目中出場的高齡者皆未滿5人。總登場人數與高齡者登場人數的大比例失調,在此也無法斷言新聞節目裡出現的微數高齡者即代表了目前社會裡真實的高齡者形象。
◎結論
在此總括以上種種分析,試圖探討電視媒體究竟對高齡者做了何種形象暗示。首先,主題單一卻有多家電視台採用的「迪士尼樂園的舞蹈趴替」中,在每家不約而同的相似構成企劃裡,我們能得知製作單位對於高齡者形象處理的貧乏程度,只是將畫面同樣且無變化地不斷重複。
接者,「明朗的高齡者形象」與「需受照顧的高齡者形象」,這兩個單純且兩極的符號卻都矛盾地代表著相同角色。在「明朗的高齡者」主題中,字幕、敘述、甚至於背景音樂,皆強調著「元氣」形象,不斷暗示登場高齡者們一直以愉快、健康的心情享受生命。相較於「需受照顧的高齡者形象」主題,登場高齡者的「柔弱」、「病痛」令人不忍,暗中意指著他們的生存需仰賴於他人照顧。並且特別比較兩主題的新聞長度、次數後,「明朗的高齡者形象」明顯壓倒性多出,大概是製作單位想於「敬老之日」中傳達較正面、愉悅的高齡者印象。
再來,我們能由「銀婆婆」新聞特集中看出高齡者的「可愛」一面。相較已往高齡者印象中,經驗豐富的老智者、威嚴頑固的傳統職人等角色,在此無法看見以「尊敬」或是「敬畏」為對象的高齡者,這也許是在「敬老之日」裡,製作單位想呈現給大眾高齡者無距離感的形象。
除此之外,在「敬老之日」的高齡者新聞特集選擇中,皆稍偏向趣味性高的軟性內容,或是實際的醫療保險,並無特別聚焦於現今社會的位高齡者。
以登場人物而言,「敬老之日」新聞特集裡,女性的出場次數明顯多於其他一般場合,可以從「一般高齡者為女性」、「活躍在日本社會裡的性別為男性」之印象裡窺視偏差的男女觀。
最後,「敬老之日」新聞特集中,無論高齡者被付予了何種符號,但自身的家族或小孩等極親近對象,在此可謂完全未被提及。螢幕裡的高齡者生活圈只有高齡者自己本身,鮮少聯繫起高齡者也是自身家族的一員、地域中的一員、不同世代裡的一員,製作單位忽略了高齡者在不同場域裡扮演的多種角色面向,只是將高齡者簡略概括成一個群體加以再現,忽略了流動性的情境互動因素,高齡者的形象單單只剩高齡者本身。(記者劉盈慧摘譯)
註一
厚生省全名為厚生勞動省,隸屬於日本中央省廳之部門,主管社會福利、醫療衛生、勞動政策之單位。類似中華民國的內政部與衛生署。
註二
敬老之日為日本的國定假日之一,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向多年辛勤打拼起現今這個美好社會的老人致敬,並祝賀他們永遠長壽」以為旨趣。
註三
此地藏菩薩原名為延命地蔵尊,供奉於巢鴨的曹洞宗寺院,相傳虔誠參拜過後即可身體健康,吸引許多高齡者到此祈求平安,因地藏菩薩的聚光效應,主攻老人市場的百貨商家林立,巢鴨也被稱為高齡者的迪士尼樂園。
註四
銀婆婆本名為蟹江銀,為日本有名的長壽阿媽,生於1892年8月1日(明治25年),年過百歲依然元氣滿面的姿態被認為是日本人「理想中的老年模樣」。
原文出處 http://www.mlpj.org/sn/sn-pdf/bun_kei.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