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2月10日,歐巴馬乘坐陸戰隊一號直昇機外出馬里蘭州視察,一不小心腦袋撞上機門。他倒若無其事,但我們的網路媒介却「人不痛己痛」,在標題上,強調唉呦–痛啊!有人隨即指出,呦是鹿鳴聲(《詩經‧小雅‧鹿鳴》:「呦(音幽)呦鹿鳴,食野之苹」),怎可用于人作狀聲詞呢?話是不錯,呦是鹿鳴聲,但亦可以作其他鳥、獸鳴聲;又可以作流水嗚咽聲(雍陶〈洛源驛戲題〉詩句:「如恨往來人不見,水聲呦咽出花溪」);更可以作哭聲解(白居易〈新豐折臂翁〉詩句:「應作雲南望鄉鬼,萬人豕上哭呦呦」)。
在中國文學裡,描聲字和狀聲詞都佔有一個很重要地位,種類多而且用聲來「寫景」,顯得生動活潑。唐柳宗元就有那著名詩句:「煙消日出人不見,欸(音矮,ㄞˇ)乃(音楷,ㄎㄞˇ)一聲山水綠」(〈漁翁〉)。也許,諸如蟲欰(音卹,ㄒㄩˋ),虎嘯,猿啼獅吼,牛吽(音吼)羊咩(音ㄇㄧㄝ),雞鳴喔喔,鴨叫呱呱(音ㄨㄚ),蛙鳴咯咯,馬嘶驢聲咽啞和風聲鶴唳等等,對現代都市人來說已經很陌生了;但細心想一下,我們還是會用很多描聲字和狀聲詞的。例如:嗡嗡(蜂鳴),嘒嘒(音惠,蟬鳴),噌噌(音ㄘㄥ,銅鑼聲),嗷(音敖)嗷(哀聲),艾艾(口吃),喃喃(自語),鼞(音湯)鼞(鼓聲),咭(音ㄐㄧ)吱(鼠聲),哆哆(步聲),哰(音勞)哰(狗吠聲),呿(音區,ㄑㄩ)呿(打鼾聲),咧咧(小孩哭聲),號咷(音桃,ㄊㄠˊ)(哭聲),吰(音宏)吰(鐘聲),咭嚕(東西翻滾聲),鏘鏘(金石碰撞聲)和咕咚(兩物相撞聲)等諸如此類。另外,《說文》曾引孔子的話說,「烏,吁(ㄨ)也。」烏同鴉配合,成了烏鴉雙音詞後,學者就稱這樣的字(烏)為摹聲字—-也就是鴿、鴨、鵝一類的字。
在我國詩詞中,倘若缺少了狀聲音,就會出現「啞聲」,試朗誦一下: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丁丁(音爭爭),砍木聲;嚶嚶,鳥鳴聲(《詩經‧小雅》)。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唧唧,織布機聲(〈木蘭辭〉)。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功箭各在腰」—-轔轔,馬車聲;蕭蕭,馬嘶聲(杜甫〈兵車行〉)。
「錦薦金爐夢正長,東家呃喔雞鳴早」—-呃喔,雞鳴聲(溫庭筠〈常林歡歌〉)。
「鏦鏦錚錚,金鐵皆鳴」—-鏦鏦錚錚,金屬撞擊聲(歐陽脩〈秋聲賦〉)。
「南窗讀書聲吾伊,北窗見月歌竹枝」—-吾伊,誦書聲(黃庭堅〈考試局和孫元忠博士竹枝歌三章和之詩〉)。
「多時窗外語呢喃,只要佳人捲繡簾」—-呢喃,燕子叫聲(劉謙〈春燕詞〉)。「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啁啾,燕子叫聲(白居易〈燕詩示劉叟〉)。「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啞啞,烏啼聲(白居易〈慈烏夜啼烏〉)。
「鴨嘴唼唼(音ㄕㄚˋ),朝浮杜若洲,暮宿蘆花夾」—-唼唼,鴨叫聲(陸遊〈長歌行〉)。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呵呵,笑聲(韋莊〈菩薩蠻詞〉)。
「智深撇了狗肉,提起拳頭,去那光腦上咇咇剝剝只顧鑿」—-咇咇剝剝,物件破裂聲(〈水滸傳‧三〉)。
「忽吓吱嘍嘍一聲,院門開處,不知是那一個出來」—-吱嘍嘍,木門開門聲(〈紅樓夢‧二六〉)。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田園居〉),「大曲本天成,自奏無管絃」(李白詩句),自然天籟之聲最和諧悅耳;所以,歐陽脩題畫眉鳥時,就感慨的說:「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畫眉鳥〉)描聲字、狀聲詞也貴在自然真實,精準傳神,為文句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