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記憶遺產」(The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啟動的一個文獻保護項目,旨在保存和傳播世界上具高度歷史文化價值的文件典籍,每兩年評選一次,目前已有193筆項目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保存、管理與傳播的經費補貼和技術支持。

  「世界記憶遺產」評選是「世界記憶計畫」的工作項目之一,計畫起源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世界上珍貴的歷史文件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記憶,因此有必要將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透過技術合作加以保存並提升檔案使用率。

  「世界記憶計畫」提供世界文獻遺產直接的技術援助、協助資訊傳播或是支援技術訓練,並促使文獻遺產為一般社會大眾可及,並盡可能在公平原則下廣泛地傳播,包括將文獻數位化,或出版書籍、CD、DVD及其他產品,以及促進全世界了解文獻遺產的存在與重要性。
 
  「世界記憶遺產」的評選方式是由國際諮詢委員會(An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IAC)評核。首屆國際諮詢委員會於1993年於波蘭普土斯克召開,會中制定組織架構與規章草案,並且與國際圖書館學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IFLA)與國際文獻協會合作(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ICA),羅列世界須保存之館藏與資料庫。國際諮詢委員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任(the Directior-General)將為評選標準和結果背書。

  為促使「世界記憶計畫」進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4年另設直指獎(Jikji prize),以紀念1377 年韓國所印製的最古老金屬活字版書《直指》。《直指》的作者是14 世紀高麗末期的禪僧白雲和尚(1298-1374),法名景閒,1351年向中國湖洲的石屋禪師求法,回韓後執著於佛道,編纂《直指》以繼承並廣泛地擴展石屋禪師的佛道,開導後輩。直指獎每兩年頒發給對於文獻遺產的保存或取得有所貢獻之個人或機構,獎金、獎項以及頒獎典禮皆由韓國政府出資。(記者黃嬿整理)

參考資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Wikipedia「世界記憶計畫」

漢生國際工作坊─「世界記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