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訪台風暴」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國小六年級上學期:臺灣的傳統文化/臺灣的宗教
翰林、國小六年級上學期:多元的社會/多元的文化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2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3-2認識人類社會中的主要宗教。

六、主題:達賴喇嘛來台祈福風波(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馬下令達賴噤口?達瓦才仁:我們這裡沒聽說【中廣新聞/黃悅嬌】 中國時報 2009-09-03

  達賴喇嘛上午在台北接見在台藏人,場外仍舊聚集統派人士抗議,針對外國媒體引述達賴姪子的說法,表示馬政府下令達賴喇嘛封口。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上午受訪時表示,「我們這裡沒有聽到過」,也沒有壓力。

  路透社、法新社不約而同引述達賴喇嘛姪子、西藏流亡國會議員凱度頓珠的話,表示台灣在中國壓力下要求達賴取消在台的公開演說與媒體活動。

  對此,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上午受訪時表示,有可能但他這裡沒聽過。

  對於統派人士隨行抗議,達瓦才仁說,抗議者若講的是台灣人的心聲很好,但不應該講大陸的話。

  達賴三號一早即在下蹋的台北福華飯店接見在台藏人、信徒與在台友人,行程不公開,大廳擠滿排隊等候會見法王的民眾。

馬下令達賴封口? 基金會:有可能但沒聽說 自由時報 2009年9月3日

  外國媒體針對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訪台的後續效應作出報導,引用達賴姪子、西藏流亡國會議員凱度頓珠的話,指馬政府因為害怕中國反應,對達賴下達封口令。對此,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今日受訪時表示,有可能,但沒聽說。

  外媒報導指,台灣在中國壓力下,要求達賴取消在台的公開演說與媒體活動,甚至馬政府對達賴下封口令?達瓦才仁表示,確實有可能,但是基金會這邊沒有聽說,因此也沒有壓力。

  另外,達賴喇嘛昨晚下榻台北福華飯店,今天依行程將在飯店接見在台藏人,也將不會外出,不過上午仍有許多抗議團體在飯店對街抗議,高喊著「達賴迅速離台,全民專心救災」,場面一度混亂。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課前先分組,5-6人一組,先以上述兩則新聞為例,說明觀看新聞的方法

(1)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2)WHAT—發生了什麼事?
(3)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4)WHERE—在哪裡發生的?
(5)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6)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請同學先報告以上分析,兩則新聞來自不同報社,從標題和內文,觀察兩則新聞與表達的意念為何?立場、角度有何不同?

3.請學生先上網搜尋關於達賴喇嘛這次訪台的相關新聞。將搜尋到的新聞標題列表,列印出來,準備上課用。

4.老師需另外準備「藏傳佛教」、「達賴喇嘛」的相關知識,待課堂上補充。

上課

1.上課前需排好桌椅,一組一桌,請學生依組別坐好。

2.點各組學生分別報告以下主題,一組學生一題:

(1)簡介這次達賴喇嘛來台訪問的緣由。
(2)簡介這次訪台的爭議與原因,不同媒體是否有特定立場。
(3)簡介這次來台的民眾意見。
(4)關於以上面向,不同媒體是否持不同立場?若是,各媒體立場為何?(例如,自由時報多報導民眾的支持意見,並凸顯馬政府的反對意見;中國時報則會明確寫出「綠營表示:馬政府… … 」)
(5)新聞中是否有缺乏什麼訊息?從讀者角度,還想知道哪些訊息?(例如,何謂「藏傳佛教」)
(6)認為達賴喇嘛這次來台的意義為何?
(7)什麼是「藏傳佛教」?在台灣的面貌是?對「藏傳佛教」的認識、看法?(從新聞中可獲得的資訊較少,學生可能因此無法做完整的介紹,然而關鍵在於,透過這個問題,讓學生理解「從新聞無法認識事件全貌」)

3.老師總結:

(1)首先介紹何謂「藏傳佛教」,達賴喇嘛在「藏傳佛教」的角色,以及這次訪台的意義。
(2)讓學生瞭解台灣是多元社會,可以容納多元聲音與多元宗教,每人都有宗教自由。
(3)不同媒體常有特定立場與切入角度,因此新聞呈現,從標題到內文虧得端倪。因此,同樣的事件,經常可見角度不同的報導,讀者對事件的認知也不同。例如,特定媒體對這次達賴喇嘛訪台可能只呈現正面意見,則無法得知可能有的負面影響,對事件較無法有全盤認識。
(4)新聞報導由於媒體篇幅的限制,通常是聚焦於某個面相,也因此會排擠其他同樣重要的訊息,例如,何謂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信仰在台灣又有什麼樣的面貌?為了獲得更完整的認識,我們應該多瀏覽其他管道的資訊。

九、教學參考資源:

1.維基百科wikipedia上的介紹:

(1)藏傳佛教
(2)達賴喇嘛

2.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3.姚麗香,2000年7月。〈藏傳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初步研究〉,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五期,頁3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