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師大大傳所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五下,第二主題「動物世界面面觀」,第二單元「動物如何延續生命」。
南一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五下,第三主題「動物的生活」,第四單元「求偶育生殖」。
翰林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六上,第二主題「生物的繁殖和行為」,第二單元「動物的繁殖和行為」。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六、主題:犬貓絕育 動物團體:較撲殺人道(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日期:2009-09-08 刊登媒體:中央社 記者:陳韻聿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台北犬貓絕育的成果,活動也安排名模陳思璇擔任愛心大使,向社會推廣犬貓絕育替代撲殺較人道,而且減少流浪貓狗問題。
根據保護動物協會資料,台灣的流浪狗有80%以上源於被飼主棄養,而1對達生育年齡的貓,可在7年內產出40萬隻後代,犬隻更可在6年內生出60萬隻小狗,衍生公共衛生與動物安樂死等爭議。協會認為,應以絕育代替安樂死甚至結紮,可預防犬貓性衝動、感染性病及得到由性激素引起的疾病。
保護動物協會祕書長黃慶榮表示,協會推動「台北犬貓絕育日」,取閩南語「狗」字及英文動詞「Go」諧音,自去年8月推動每年的9月9日為犬貓絕育日暨台北狗節,號召獸醫院加入絕育志工,並以勸募方式籌措經費。
自去年8月1日推動「台北犬貓絕育日」至今年4月10日以來,已為1217隻流浪犬貓絕育,但還未達原訂目標的1500隻,主要原因在於加入志工獸醫院的家數不夠,以及募款不足。
黃慶榮認為,除利潤問題,獸醫師不願加入的原因包括對流浪犬貓破壞醫院環境品質的顧慮,以及協會本身對活動的推廣不夠。
陳思璇表示,家中養了許多貓咪,且也都為牠們作了絕育,她認為安樂死無法人道解決流浪貓狗的問題,應以絕育代替撲殺。與會的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也呼籲獸醫師善盡社會責任,共同努力讓台灣達成零流浪犬貓的目標。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實施此教案之前,先教導學生認識動物的卵生、胎生等繁殖行為。
【課程實施】
1、教師詢問學生,貓和狗的繁殖行為屬於胎生抑或卵生。
2、教師詢問學生,若貓和狗過度繁殖,將會引發何種問題?教師補充並講述,台灣社會因貓狗過度繁殖所引起最直接的後果是流浪貓狗的問題。
3、教師請學生發表,過多的流浪貓狗將會為我們的社會帶來甚麼困擾?(如流浪貓狗隨地大小便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貓狗傳染病問題、流浪狗咬人的安全問題、貓狗隨意亂竄引起的交通安全問題)
4、教師請學生發表,對於流浪貓狗而言,牠們的生活可能遭受甚麼危機?(如生活品質不良、惡意虐待、疾病纏身、交通意外、捕犬隊撲殺、不肖業者宰殺等等問題)
5、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並告知學生,流浪貓狗的出現對於人類和貓狗本身都有不良的影響。
6、教師發下「犬貓絕育 動物團體:較撲殺人道」的新聞報導,或利用投影機請學生精讀此新聞,閱畢後,請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 台灣流浪狗出現的主要原因為何?
(2) 流浪貓狗為什麼會帶來更多的流浪貓狗?
(3) 本篇新聞裡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在推動什麼活動?
(4) 每年的9月9日被定為什麼節日?
(5) 犬貓節育有什麼優點?
7、教師可配合新聞播放流浪狗公益廣告《祖譜篇》。
8、延續學生回答的犬貓節育優點,教師鼓勵家中有飼養貓狗的學生可以將寵物帶至醫院進行絕育。
9、除了絕育外,請學生分組討論,是否還有降低流浪貓狗數量的方式?(如不隨意棄養、收養流浪貓狗取代至寵物店購買貓狗等等)。
10、教師總結,無論使用何種方式來降低流浪貓狗,我們都應秉持愛護動物的原則,不棄養家中貓狗;不虐待流浪貓狗!